一份“迟到”的喜报
■刘华山 吴思哲 宋豪杰
仲夏,湖南省邵阳市城步县冷水坪村锣鼓喧天。在乡亲们簇拥下,一支由陆军某旅官兵代表、城步县人武部及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组成的送喜报队伍,向该旅干部、二等功臣王楚涵家中走去。
“这是一份‘迟到’的喜报。”负责为立功受奖官兵家庭寄送喜报的该旅组织科汤干事,向笔者讲起背后的故事。
2021年,王楚涵军校毕业后分配到该旅,经过3年成长淬炼,能力素质稳步提升。2024年上半年,他参加陆军组织的比武。那次比武高手云集,王楚涵凭借过硬技能和顽强作风,勇夺第三名。比武归队后,他荣立个人二等功。
王楚涵将立功的喜讯告知了父母。父母喜出望外,期盼着年底军地给家中送喜报的荣耀时刻。
没想到,王楚涵不久后紧急受领某大项任务,连夜奔赴任务地域。由于任务难度大、情况复杂,王楚涵归期难定。
临近年底,眼看着给立功受奖军人家庭送喜报的新闻越来越多,王楚涵的父母忍不住给儿子打去电话:“伢儿,你都好久没回家了,送喜报的时候你回来吗?”
由于保密要求,王楚涵的父母当时并不知道儿子在外执行任务,更不知道他归期难定。放下电话,王楚涵内心有些失落——第一次立功,却无法亲历军旅的光荣时刻,难免有些遗憾。
王楚涵的情绪变化被指导员察觉。询问之下,王楚涵道出原委。指导员随后与旅机关相关部门负责人联系,共同商量解决方案。
“把立功喜报送到官兵家乡、举行送喜报仪式,是增强军人军属荣誉感、获得感的有力举措。官兵和家人一同分享喜悦、感受荣光,更能激励官兵争创荣誉、建功军营。”该旅政治工作部领导说,由于当时已经到了年底,而任务结束时间还不确定,旅机关征求王楚涵意见后,决定等他任务结束后择期送喜报。
时间一天天过去,转眼到了今年5月底,王楚涵即将完成任务归队,旅队便正式启动“年中送喜报”计划。
然而,由于年中组织送喜报在该旅尚属首次,旅政治工作部专门召开会议,围绕组织流程、时机选择、具体执行方式等进行部署:由组织科牵头,对照《军队功勋荣誉表彰条例》和新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等法规,为年中送喜报工作找准制度依据;研究送喜报流程、时机、人员等细节,制订具体实施方案。
该旅组织科汤干事受领任务后,第一时间对接城步县人武部、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单位。沟通过程中,汤干事了解到,城步县按惯例每年年底统一给立功受奖军人家庭送喜报,未在年中组织过类似活动。
经过充分沟通协调,军地双方本着高度重视荣誉表彰工作的负责态度,决定携手办好这场“迟到”的送喜报仪式。
前不久,王楚涵不负重托,圆满完成任务载誉归队。刚回连队,他便收到喜讯:旅领导将亲自陪同他返乡,为他家送去这份“迟到”的喜报。王楚涵将这个好消息告诉父母,老两口激动不已。
送喜报当天,王楚涵的父母走出家门好几里地,迎接送喜报队伍。接过军地领导送来的“二等功臣之家”牌匾,老两口热泪盈眶,乡亲们纷纷鼓掌祝贺。
人群中,王楚涵的叔叔王建军站得笔直,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王楚涵快步走到叔叔面前,郑重地从怀中取出一枚珍藏已久的三等功奖章——那是入伍时叔叔交给他保管的。接着,他又拿出自己那枚崭新的二等功奖章,与叔叔的三等功奖章一起,双手递到叔叔面前。
原来,王建军是一名退役军人,执行过98抗洪、国防光缆施工等重大任务,曾4次荣立个人三等功。2017年,王楚涵以优异成绩考上军校。临行前,王建军将自己的一枚三等功奖章郑重交给王楚涵,拍着他的肩膀说:“我的这枚奖章先交给你保管,你在部队好好干,以后还我两枚!”亲人的嘱托与期待,成为王楚涵训练场上苦练精训、深夜里挑灯钻研的动力。
看着眼前一新一旧两枚军功章,王建军说:“你是好样的,要继续在部队好好干!”
一纸喜报重千钧。“这份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培养我的部队、并肩奋斗的战友和支持我的家人。”在亲人和乡邻赞许声中,王楚涵坚定地说,他将以更高标准锤炼打赢本领,满怀豪情再出发。
作者:刘华山 吴思哲 宋豪杰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