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驻守在戈壁滩上的武警银川支队某部传出喜讯:上等兵郑乐乐以军考648分的优异成绩,位列总队第一名,被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拟录取,这个戈壁滩上的守库兵,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贺兰山麓的风卷着沙砾掠过脸颊,上等兵郑乐乐回想起屏幕上那串滚烫的数字,心中五味杂陈。风里仿佛飘着图书室灯光的味道,混着汗水与墨香,在记忆里酿成了酒。
郑乐乐对军人的崇敬,源于儿时的记忆。爷爷的军功章总在樟木箱里泛着暗光,小时候他总踮脚够着箱子,听爷爷讲那些在枪林弹雨中开花的故事。直到高考后,武装部组织的征兵宣讲会上,退伍老兵扯开领口露出弹痕,说“军装是这辈子最硬的骨头。"那一刻,郑乐乐突然领悟——有些传承,唯有穿上军装才能真正延续。
下连后的日子,是戈壁与泥土的碰撞。晨光还没爬上训练场,五公里越野的脚步声已震碎了晨雾;战术训练时手肘磨出血,结痂后再磨破,迷彩服的肘部硬得像块铁皮。而夜深人静,总有一个忙碌的身影出现在图书室里,每晚两个小时,仿佛十二点才是他的熄灯号。
郑乐乐所在中队守卫着国家的重要物资,驻地偏远,荒无人烟。郑乐乐曾经满腔的热忱被戈壁的风吹得冰凉,一时间,竟对自己的未来有些迷茫。
恰逢那天武装越野崴了脚,晚上疼得直冒冷汗,郑乐乐盯着天花板上的裂纹想:算了吧,大家都在泥里摸爬滚打,何必非要在书里刨出路来?于是他一连一周没再翻开过习题册。细心的排长欧中林发现,夜晚的图书室里缺少了那个“常客”,得知了郑乐乐的想法后,给他讲起了中队的一个老传统。
中队有个老传统,每逢新兵下连,中队都会组织大家在营院周围栽种一棵沙枣树。虽然这么多年戈壁滩上始终没有“林”,但一代代守库兵让戈壁滩上不少地方都有了“绿色”,在戈壁当兵很苦,要耐得住寂寞。
欧中林的一番话,让郑乐乐明白:有些事,光靠热情是不够的,更多的需要意志。那晚,他在日记本上重重写下:“扎根,就得像沙枣树一样,根须深扎进冻土!”
后来的日子,他成了营区里最“拧巴”的人。训练场上拼得最凶,武装五公里别人力竭了他还在加速,战术考核时胳膊肘磕在石头上,爬起来继续往前扑;一到休息时间,就抱着书埋在图书室,阳光透过窗框在书页上投下格子,他便在那些方格里圈点勾画,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比军号还清亮。
时间在指缝间悄悄流过,已经成为上等兵的郑乐乐逐渐适应了戈壁生活,也像沙枣树一样学会了在恶劣环境中汲取养分,不断茁壮成长。
军考成绩出来那天,办公电脑的网络时断时续,网页刷新了十几次才跳出结果。当分数真真切切撞进郑乐乐的眼里,他突然就哭了,像个终于卸下重担的孩子。
贺兰山下的风依旧在吹,郑乐乐坐在沙枣树下,仿佛听见了爷爷欣慰地说“你是咱们家的骄傲”。远处的哨楼在夕阳里成了剪影,他知道,这次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那些在灯光下啃过的书,在汗水里泡过的信念,为国家守库的无数个夜晚,终将在军旗下,铸就比贺兰山还硬的脊梁。
作者:侯裕博 、郑乐乐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