檑石滚木卫城垣——中国古代砸击类守城器械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军史钩沉      2025-07-25 11:25:57

  檑石滚木卫城垣

  ——中国古代砸击类守城器械

  ■曹 波  

《武经总要》中绘制的5种檑具。资料照片

西安城墙景区内的狼牙拍。资料照片

  古代攻守城作战中,当攻城方士兵借助临车、云梯等器械攀爬城墙时,占据有利地势的守城方通常会使用石块、圆木等重物,借助重力加速度和抛物线轨迹,对攀爬的敌军及紧贴城墙的攻城器械实施精准砸击。这种防御方式效果显著,被各朝代的守城部队广泛采用,并由此衍生出多种专门用于砸击的守城器械。本文简单介绍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砸击类守城器械。

  在守城作战中,砸击类器械以檑具的应用最为广泛。檑又称“雷”或“礌”,最初由简单的石块、滚木发展而来,经过历朝历代的战争实践不断改进完善。至宋朝,檑具发展已臻体系化,《武经总要》中就详细记载了5种檑具:木檑、泥檑、砖檑、车脚檑和夜叉檑。

  木檑是最常见的类型,采用长4尺、直径5寸的圆木为基材,表面布满尖钉或利刃以增强杀伤力。泥檑则以黏土混合猪鬃、马尾毛等材料制成,长约2至3尺,直径5寸,质地坚硬,具有较强的冲击力。砖檑采用黏土烧制工艺,长约3尺半,直径6寸,经高温烧制后硬度显著提升,攻击力增强。这3种檑具主要用于直接投掷攻击攻城士兵和器械,但消耗量较大。

  为提高使用效率,古人研制出可重复使用的车脚檑和夜叉檑。这两种檑具均通过绳索连接绞车系统,投掷后可回收再利用。车脚檑采用车轮形设计,使用时通过绞车快速下放。夜叉檑又名“留客住”,其主体为湿榆木制成,长约10尺,直径10寸,表面布满5寸长的铁刺,两端装有直径20寸的轮子以减少摩擦,整体重达数百斤。在实战中,守军通过铁索绞车操控夜叉檑攻击敌军,其巨大冲击力往往造成致命伤害。

  此外,《武经总要》还记载了一种特殊的可回收式砸击武器——狼牙拍。这种器械虽不属檑具范畴,但与车脚檑、夜叉檑一样具备重复使用的特点。狼牙拍的主体采用榆木制成矩形拍板,长5尺、宽4尺5寸、厚3寸,表面密集分布5寸长的狼牙铁钉。当攻城士兵攀爬城墙时,守军通过绞车系统迅速下放狼牙拍进行拍击,其较大的打击面积和密集的铁钉能对攀城敌军造成毁灭性打击,兼具杀伤力和心理威慑效果。由于榆木拍板本身厚重,加上大量铁钉的重量,整个器械单靠人力难以操控,在狼牙拍的实际操作中仍需依赖绞车系统提供动力。

  宋朝在守城作战方面,不仅发展出多样化的器械装备,还总结出一套强调分层配置与协同配合的战术思想,并在宋夏延州之战中得到充分体现。庆历元年,西夏军趁夜突袭延州时,守城宋军先以各类檑具实施垂直打击,继而用铁撞木等撞击砸打类器械摧毁敌军云梯主架,随后释放狼牙拍进行横向扫荡,最后通过绳索缒下精锐士兵实施精准击杀。这种由远及近、自上而下的立体防御体系,最终使西夏军因器械损毁严重、兵员伤亡过多而被迫撤退。

  直至清末火器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后,这些沿用千年的砸击类守城器械才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