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之滨绘就鱼水画卷
——全国双拥模范城江苏省无锡市双拥工作实践
■汤奇 翟沁烨 朱慧
这个夏天,“苏超”赛事(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如火如荼。赛场之外,人民海军发布视频,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命名的海军舰艇依次亮相,为各自的命名城市加油。“破圈”互动,让不少球迷和网友也关注到人民海军的发展成就。其中,海军无锡舰尤为引人注目。
能够为“万吨大驱”命名,江苏省无锡市自有其底气——作为民族工商业和乡镇企业发祥地,无锡市人均GDP曾连续4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同时,无锡也是驻军大市,优抚对象人数多,拥军政策举措实。2025年4月,无锡市被命名为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
“清清太湖水,浪花在赞美;葱葱惠山高,丰碑映朝阳。”太湖之滨,无锡军民以真情绘就携手奋进的时代画卷。
江苏省无锡市景。姜寿军摄
政策先行解兵忧
在经济强省江苏,无锡的人均GDP名列前茅。
战争年代民族工商业发展的艰辛历程,让无锡人格外清楚“没有巩固国防,何来安稳厂房”的道理。
驻宜兴武警某部一名干部告诉笔者,该部于2019年进驻,当时的营区,围墙斑驳、操场坑洼。宜兴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投入资金支持部队建设改造围墙、道路等硬件设施。
考验接踵而至。不久后,该部大型装备列装,原训练场不适配,一些专业课目训练难以展开。在军地协调机制推动下,宜兴市很快决定将官林镇某地块作为该部大型装备训练用地,解了部队战备训练的燃眉之急。去年底,该部大型装备各项考核均取得优异成绩。
“火速解题”背后,是一套日臻完善的政策体系。近年来,《无锡市军地相互支持互办实事机制》《无锡市促进优秀退役军人到中小学任教的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接连出台,将官兵关切纳入制度保障。
无锡市滨湖区人武部组织基层国防教育宣讲员集训。白 磊摄
江阴市率先把握政策精神,建立健全退役军人教师选拔培养、聘用使用机制,已有多位退役军人通过考核加入教师队伍;宜兴市2025年新春首场招聘会中,60%岗位明确“退役军人优先”;新吴区创新打造军人家庭关爱中心,引进社会专业组织服务军人家庭,满足军人军属多样化的生活需求。4年来,无锡市共为500多名军嫂提供就业安置,2000多名军人子女享受入学入园优待,优抚标准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军人心头所思,就是政策所指。随着一件件举措落实,文件里的“硬条款”,化作官兵心头的“暖流泉”。
城舰共建架心桥
为无锡市征战“苏超”助威的海军无锡舰,不是无锡市唯一一艘“家乡舰”。
去年8月16日,新吴区与海军太湖舰签订共建协议,双方围绕部队现代化建设和地方高质量发展目标,全面丰富共建的内涵和外延,实现了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
无锡市双拥办领导介绍,新吴区在签约前就多次慰问海军太湖舰。“针对官兵海上航行时间长的情况,今年我们将在慰问活动中增加文化服务,丰富官兵文化生活。”这位领导说。
对海军无锡舰,无锡市的拥军举措同样暖心。自海军无锡舰入列命名以来,双方开展“城舰共建”,无锡市积极支持海军无锡舰的配套设施和文化建设。
“得益于地方支持,舰上的图书室和健身房条件更好了。”海军无锡舰舰员孙旭平说,“这使得长时间出海执行任务时,大家也能休闲、充电,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由无锡市代管的宜兴市,也有自己的“家乡舰”。海军宜兴舰获得命名后,宜兴市政府成立工作专班,为海军宜兴舰创作舰徽、舰标、舰赋、舰歌等8项文化标识,展现战舰“海上钢铁长城”形象。近年来,宜兴市积极推动城舰互访交流,舰艇官兵结合军地走访慰问、舰艇开放日等时机,为市民们介绍海洋、海权、海军知识。
“战舰与城市的互联,为军民之间的互动创造了契机。”海军宜兴舰政委李小飞说,“这让官兵感受到人民的爱戴和支持,坚定了忠诚向战、精武争先的决心。”
情暖边陲越千山
甘肃酒泉某戈壁滩上,数十个简易板房组成了驻无锡某部的野外驻训点。这里昼夜温差大,官兵常在风沙中摸爬滚打,战训条件非常艰苦。然而,千山万水阻不断鱼水深情,去年9月,一支来自太湖之滨的慰问车队驶过蜿蜒颠簸的盘山路,来到这里“探亲”。
打开慰问物资箱,尽是来自无锡的水果、糕点、特产小吃。三凤桥酱排骨的咸香、惠山油酥的甜糯……野外帐篷里充盈着“第二故乡”的味道。
更走心的关怀藏在细节里。得知驻训点盐碱滩多、砂石嶙峋,官兵的作训鞋磨损严重,无锡市双拥办精准对接需求,筹措了数百双加厚防滑胶鞋。
“这鞋底纹路深,走山路稳当多了,你们想得真周到!”几名领到新鞋的官兵当即试穿,连连称赞,“感谢家乡人民的心意!穿着它巡逻、训练,脚下有根,心里踏实!”
“部队的任务执行到哪里,我们的慰问就送到哪里!”笔者了解到,无锡市双拥办近年来已组织7次慰问活动。从新疆的雪线之上到福建的潮湿丛林,从云南的密林哨所到甘肃的戈壁滩上,都留下他们拥军的足迹。
当慰问团队在外跋涉,另一支队伍正在无锡市大街小巷穿行。自2021年《无锡市走访慰问无锡籍现役军人家庭实施办法》出台,每年“八一”,军地联合工作组都会行动起来,将祝福送至5000余户军人家庭。
“走访慰问不仅送温暖,更要解难题。”4年来,无锡市专门拨款用于慰问军人家庭,帮扶有困难官兵家庭200多户。
暖心举措见尊崇
路过位于无锡市惠山区的京沪高速堰桥服务区,许多司机都见过一块醒目的“拥军驿站”标牌。
无锡大东方百货大楼展示双拥标语。徐海波摄
退役军人、长途货运司机陆明告诉笔者,他退役后从事快递货运工作,经常路过无锡。
“每次路过,我都进来休息一会儿。这里有客房、餐厅、汽车维修点,非常方便。”陆明说,“这里的负责人也是个老兵,感觉很亲切。”
“老兵最懂老兵,尤其是自主创业老兵,更需要社会的关爱和支持。”“拥军驿站”负责人陈立军退役后创办企业,一直想着为战友们多做点事,便在高速旁设置“拥军驿站”,退役军人持证即可享受优待服务。
在无锡,拥军是许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自发行动。近年来,无锡市出台系列优待举措,公布两批120多项优待目录。在繁华的清名桥古运河景区,众多商铺在显眼处悬挂“拥军联盟”牌匾,交通站点、热门商圈,处处可见“军人依法优先”标识。
据统计,无锡市优待证申领总人数约为16.1万人,其社会化拥军优待目录仍在不断丰富,除餐饮、住宿、旅游等传统领域外,正积极纳入培训、金融等更多行业。
“城市就像人一样,自有它的气质。无锡的拥军,就是要更好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让这里的军人军属感受到被优待、被托举的力量。”无锡市领导表示,拥军工作正从政府主导向全民参与拓展。政府拥军、全民崇军,这曲新时代的“太湖鱼水颂”,正伴随浩荡东风,响彻山河。
图片设计:扈 硕
现场链接
托管班里欢笑多
■相 柯
正值暑假,无锡市新吴区军人家庭关爱中心内,充满了中小学生的欢声笑语。
“有一天,海娃去给住在张家庄的八路军王连长送信。这是一封粘着鸡毛的信……”
驻无锡某部干部张致远,来到活动室探访。活动室里,几名军娃正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声情并茂地分享“鸡毛信”的故事。
“一到暑假,孩子看管就成了大难题。”张致远说,听说区里的军人家庭关爱中心开办军人子女暑期托管班,他特地前来了解情况。
“氛围很不错,而且都是军人子女,有志愿者带着,家长放心。”看过托管班的系列活动,张致远当即为自己的孩子报了名,“家门口的托管班太方便了,给这样的暖心举措点赞!”
军人家庭关爱中心是2023年新吴区政府牵头成立的公益组织。区双拥办工作人员介绍:“我们了解到,许多军人家庭面临着教育、医疗等问题,涉及领域多、涵盖范围广、协调难度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拥军优属工作质效。军人家庭关爱中心则针对这些难题,提供困难救助、长者照顾、军娃关爱、就业援助等多种服务,致力于提升军人家庭的幸福感、获得感。”
这是中心第二年推出暑期托管班。今年,中心联合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结合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为军娃们设计形式新颖的“红色脱口秀”,鼓励他们参加“红色故事分享会”,还邀请教官指导练习军体拳。
据了解,全区已有50余个军人家庭的70多名军娃报名今年的托管班,其中10多名军娃的父母正在外地执行任务。托管班细致周到的安排,赢得军人家庭由衷点赞。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