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观察员”走进基层课堂
■庞斯年 王 凯 解放军报记者 孙兴维
“不经历训练场上的‘苦’,怎能体会到比武场上摘金夺银的‘乐’……”炎炎夏日,海军某旅某连学习室内,刘指导员与两名战士走上讲台,为大家带来一场生动直观的情景对话,教育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苦乐观。
互动环节,官兵踊跃发言,坐在后排旁听的几名“教育观察员”代表,不时进行思考记录。“授课寓情于理,形式新颖,贴合官兵生活实际,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授课结束,“教育观察员”表示赞许。
记者了解到,这几名“教育观察员”中有机关干事,也有基层营连的思想骨干、理论骨干。与上级“推门听课”的检查不同,他们更多是从官兵角度,客观说出自己的听课感受。
谈及遴选“教育观察员”的初衷,该旅宣传科褚科长坦言,尽管教育年年都抓,但个别基层政治教员在备课授课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照本宣科多,联系实际少;单向灌输多,双向互动少;套用模板多,创新方法少……有的课看似内容充实,实际效果却是“雨过地皮湿”。
“思想政治教育是凝心铸魂工程,决不能打折扣、走过场。要发动基层官兵参与教育评价,多听听他们的意见。”此类问题引起旅领导高度重视。经过研究讨论,他们决定借鉴军事训练中的打分考核制度,从基层官兵、机关干部中遴选组建“教育观察员”队伍,采取“不打招呼跟课、当场反馈问题、限期整改复查”的方式,走进基层教育课堂考评授课质效,倒逼政治教员端正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能力,达到以评促教的目的。
“教育观察员”上岗以后,很快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次教育课,某连指导员拿着教案滔滔不绝讲解着理论知识,本以为凭借扎实的理论讲解会得到赞许,可授课结束后,几名“教育观察员”直言:“理论知识虽然讲解得很详细,但是既没有联系官兵实际,也没有设计互动环节,战士很难参与其中,课堂氛围比较沉闷。”这名指导员被浇了一盆冷水。
“被指出问题后才发现,脱离官兵实际的教育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课后,这名指导员针对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尝试紧密结合官兵工作训练实际,带着真情实感授课,授课质效有了明显提升。
为进一步帮助政治教员提高授课水平,机关部门依托“智慧云”教育平台,为每名政治教员建立教育能力“雷达图”,精准掌握其能力短板弱项,然后分组进行针对性帮带;开通“官兵需求直通车”,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线上留言等方式,收集官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建议,使教育更贴近基层、贴近官兵;在每月集中备课日,组织“教育观察员”与营连政治教员共同研讨备课内容,对试讲试教效果进行点评,加强质量把关。
此前一段时间,运输连郭指导员因无法调动官兵课堂的积极性而苦恼。“教育观察员”刘干事和他结对后,俩人常一起分析官兵思想状况,推敲教育方案。
很快,郭指导员为官兵上了一堂别出心裁的教育课。课上,他将一枚枚铁钉放入装满水的杯子中,水却没有溢出来。“装满水的杯子看似无法容纳东西,就像我们有时觉得自己的能力已经到极限,但只要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就会发现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随即,一场围绕“人有无限可能”话题的讨论展开,官兵踊跃分享心得体会。
“教育观察员”上门听课以来,教员备课水平得到提升,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他们参与教学评价,能倒逼和督促我们不断提升授课能力。”郭指导员说,这段时间,有的“教育观察员”向他介绍其他单位的先进教学方法,有的向他反馈基层战士的所思所想和意见建议,让他收获良多,很受启发。
作者:庞斯年 王凯 孙兴维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