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识变应变求变
■杨顺之 胡霄杨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积极识变应变求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推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任务取得重大突破。这彰显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为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的特征愈加突出。“变者,古今之公理也。”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工作要求也在变,变化是绝对的,同时也是有规律的。只要我们能动地认识、把握和适应变化,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就能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识变应变求变,其中,识变是基本前提,应变是关键所在,求变是必然选择,三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识变,就是要善于在变化中抓住机遇,自觉运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把握时与势、危与机,对形势发展准确预判、了然于胸。应变,就是要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练强见招拆招、来招应招的“硬功夫”,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主动仗。求变,就是要善于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求突破,能够主动打破路径依赖,拿出解决问题的实招新招,变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可以说,识变应变求变,既是治国理政的时代要求,也是每名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的能力需要。
强化底线思维,增长识变之智。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肩负使命任务的艰巨性、面对风险挑战的严峻性、进行伟大斗争形势的复杂性都是前所未有的。如果没有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就不可能做到“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凡事从最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注重提高风险预见能力,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随时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捕捉新机遇、塑造新优势。
强化理论武装,掌握应变之方。科学思维方法往往蕴含于科学理论之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总钥匙”。我们要着力把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领悟透,把“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五个坚持”的军事观和方法论学到手,学会运用蕴含其中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形势、预判风险、指导实践。善于见危于无形,预险于未萌,确保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强化进取精神,涵养求变之勇。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开拓性的事业,要求我们只争朝夕、务期必成,不仅要因时而变、顺势而为,赶上潮流、跟上时代,而且要主动求变、创造机遇,努力走在时代的前列。我们应重视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善于学习新知识、接纳新事物,善于听取各方面意见,善于用创新思维谋划和推进工作,勇于破除守旧观念、守常思维和守成思想,全面提高训练水平和打赢能力,锻造能战善战的精兵劲旅,以更强大的能力、更可靠的手段,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作者:杨顺之 胡霄杨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