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作战决策的“思维误区”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大陆军事      2025-08-06 10:17:01

  警惕作战决策的“思维误区”

  ■张晓雪

  现代战争战场态势瞬息万变,充满了诸多不确定性。指挥员肩负掌控全局的重任,要做到运筹帷幄,必须具备穿透“迷雾”、洞察本质的能力。然而,在敌情分析研判过程中,会有一些思维误区悄然误导着指挥员的判断,使其偏离正确的决策方向。因此,指挥员必须保持高度警惕,识别并规避这些思维误区,确保在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中,及时做出科学精准的决策判断,牢牢把握战争主动权。

  ●镜像思维——

  以己度人的错位

  镜像思维是一种“所有人都像我这样想”的思维模式。想象这样一个场景:指挥所里,几位指挥官正在分析研判敌情。“如果我是对方指挥员,一定会选择正面强攻。”这样的对话是不是很熟悉?这就是典型的“镜像思维”——基于自身的认知方式、行为逻辑和价值观念,去推测和理解他人的思维状态及行为路径,认为对方会按照自己的逻辑和方式行动。这种思维本质是“以己度人”,忽略了不同主体之间的差异性。指挥员在分析研判敌情中,会基于自身认知框架和作战经验,将己方的思维模式投射于敌方的决策逻辑。具体表现为:在评估敌方战略意图时,简单认为对方会采取与己方相同的决策路径;在预测敌方军事行动时,要么因为敌方的“异常”举动不符合己方的军事原则不加理会,要么将战争及其相关问题简单化、机械化,以为敌方也会遵循类似的思维模式。

  避免镜像思维,就要试着“钻进对手的脑袋瓜里想事情”,把自己“变成”对手。指挥员必须意识到,敌方的行为和决策是基于其自身的经济利益、政治需求、文化背景、战略目标和军事实力等因素,不能依据自己的价值观、行为模式去推测判断敌人意图。因此,指挥员要强化换位思考训练,系统深入研究敌方的战史战例、文化背景、政治体制、军事战略等,通过心理位置互换,站在敌人的角度,运用敌人的思维,构建一个符合敌方逻辑的思维模型和推演框架,反向推导其可能采取的战术或行动。同时,借助大数据分析、知识图谱等先进技术,深度挖掘分析敌方军事理论、作战条令、指挥官决策特点等信息,系统梳理敌方的战略倾向、战术偏好和决策规律,为指挥员穿透战场“迷雾”、洞察敌方思维提供坚实支撑。

  ●愿望思维——

  一厢情愿的幻想

  愿望思维是一种“所有人都会按我们期待的那样”的思维模式。“敌方应该不会采取这样的进攻方式”“敌方的后勤补给肯定不能满足需求”……这些充满期待的判断,往往源于内心深处的愿望,心理学家称之为“愿望思维”——人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往往基于自身主观意愿而非客观事实来做出判断,期盼出现偏向符合自己期望的结果,从而忽视与己方认识相悖的信息。这种思维本质是“一厢情愿的幻想”,忽略了客观现实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指挥员在分析研判敌情中,会融入一定的心理预期,这种心理预期就像一面棱镜,过滤掉了不想看到的东西,留下了希望看到的东西。具体表现为:在情报资料取舍时,对有利于己方的情报信息过度关注或无意放大,而对不利信息视而不见或轻描淡写;在决策过程中,低估敌方的威胁和能力,倾向于选择符合自身期望的方案,而不考虑实际可行性和潜在风险。

  避免愿望思维,就要“钻进现实的土壤看问题”,把期望往旁边放一放。指挥员必须清醒认识到,尽管过往的作战经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现代战争的复杂性早已突破传统的认知边界。因此,指挥员必须着力构建多维信息获取体系,实现对战场态势的全方位掌控,通过广泛收集、甄别各类情报信息,确保信息的完整性与准确性,从而有效避免因信息缺失或偏差导致的主观臆断。同时,指挥员要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勇于打破“路径依赖”,最大限度减少头脑中预先设置的经验偏好影响,运用批判性思维构建多维假设框架,对各类可能性进行科学评估与逐一验证,通过对各种假设进行逐一排除,并不断循环这一过程,逐步筛选并确认最符合实际情况的作战假设,进而提升敌情威胁分析研判的可靠性。

  ●锚定思维——

  起点信息的囚笼

  锚定思维是一种“一开始想的是什么,后面就被它牵着走”的思维模式。人类大脑有个奇怪的特点:容易对最先获得的信息产生依赖。也就是说,人们进行判断习惯基于初始信息形成固定框架,即使获得新信息,也难以摆脱最初判断的影响。这种思维本质是“起点信息的囚笼”,忽略了客观事物的多元复杂和动态演变。指挥员在分析研判敌情中,会将初始的分析判断结论固化为思维的“锚点”,并用来指导后续判断和决策,即使面对新的情报信息,也都以这一“锚点”为基准进行有限调整,很难彻底改变最初的想法。具体表现为:在信息收集处理初期,过度依赖初始情报,对后续新情报选择性接收,忽视矛盾信息;在分析研判和指挥决策中,忽略当前敌情态势的特殊性,即使出现颠覆性新证据,也会因为固守初始判断而错失良机。

  避免锚定思维,就要跳出“第一印象的陷阱”探求变数,对初始判断多打几个问号。指挥员必须清醒意识到,如果过于重视早期信息,就会削弱对战场动态变化的感知,容易导致对敌方军事实力、兵力部署、战略意图的认知偏差,甚至误判。因此,指挥员要持续跟踪动态情报,重点建立“信息迭代更新机制”,通过持续不断更新、补充、修正既有情报信息,确保情报信息的时效性与准确性,从而防止思维被初步分析判断结论束缚。同时,还要采取“清零思考法”,定期开展假设性复盘演练,将既有判断置于质疑框架下重新推演。另外,还要积极优化分析判断模式,综合运用仿真模拟系统、兵棋推演等多种手段,从不同维度对敌情进行剖析,并对不同判断结论进行实战化模拟验证,通过实战化推演验证不同分析结论的可行性,全面提升敌情分析研判的科学性。

  ●直线思维——

  单线推演的迷障

  直线思维是一种“一条路走到黑”的思维模式。某次红蓝对抗中,红方指挥员发现蓝方连续3天按固定路线侦察,便断定第4天仍会如此,结果蓝方突然改变战术,导致红方防线被突破。这种机械化的直线思维是人们认为任何事情都会沿着既有轨道发展,不可能在短期内发生大幅度变化,总是沿着单一方向、直线式地从问题起点直达终点进行思考。这种思维本质是“简单因果论”的机械认知,忽视了复杂系统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非线性关系。指挥员在分析研判敌情中,可能会将复杂的战场态势简化为单一因果链条,以“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单向直线逻辑得出分析判断结论。主要表现为:指挥员在进行情况分析判断时,只考虑敌方当前的表面行为,忽视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在进行威胁评估时,认为当前的趋势会一直持续下去,没有考虑可能出现的转折点或意外情况。

  避免直线思维,就要把并行不悖的“思维单行道”拓展为四通八达的“思维立交桥”。指挥员必须意识到,如果简单地认为敌情动态会按照直线、顺序的发展逻辑,不考虑战场态势的变化,势必会导致判断失误。因此,指挥员要全面系统看待问题,将敌方态势置于复杂的战场环境背景之中,系统把握敌情的整体架构、动态特征及内在关联,构建多维度、立体化的敌情认知框架。这种整体性思维如同立交桥的多层结构,使指挥员能够同步观察敌情在不同层面的演变态势。同时,应积极运用多情景推演分析方法,构建包含多样化发展路径设计、关键转折节点标注、变化影响因子量化的复合型未来场景模型,通过系统演算评估不同场景下的可能结果,从而提升敌情分析研判的精确性和预见性。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