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安徽省金寨县铁冲乡被三级军事机关定为重点帮扶乡。33年来,该乡先后走出223名军人,平均每15户就有一个兵——
“部队帮咱拔穷根,咱要送子去参军”
■江亚男 王建鹏 中国国防报记者 卢 军
铁冲乡党委书记张尹迪(右二)鼓励入伍新兵保持老区本色,建功绿色军营。屈祥坤摄
“李部长,我儿子现在报名还来得及吗?”
7月31日,大别山腹地,晨雾未散,安徽省金寨县铁冲乡武装部长李学南一接通电话,话筒里就传来高畈村村民周志明急切的声音。这位曾经的防返贫监测户,如今在军地帮扶下开办农家乐过上了小康生活。去年,他大学毕业的大儿子没通过体检,无缘军营,留下遗憾。这次,他想把读大二的二儿子和刚高中毕业的小儿子都送到部队去。
“来得及!报名时间8月10日才截止呢。”李学南边回复周志明,边打开全国征兵报名网。后台数据显示:铁冲乡今年下半年应征报名人数已达任务数的5.2倍,其中大学生占比超过86%。他笑着告诉记者,在铁冲乡当武装部长,每到征兵季都会有“幸福的烦恼”,那就是报名应征的适龄青年太多,分配的名额指标太少。
此言不虚。一份统计数据显示,自1992年至今,这里一共走出223名军人,其中21人成为军官;161人次立功受奖,其中荣立三等功以上的有42人次;爷孙兵、父子兵、兄弟兵的有20余户,全乡平均每15户就有一个兵。
总面积104平方千米、户籍人口刚过万的“弹丸之地”,何以有如此之高的“从军率”?“除赓续传承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基因外,三级军事机关的定点帮扶功不可没!”铁冲乡党委书记张尹迪一语破的。
金寨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仅铁冲乡就有红二十八军军部遗址、红军医院遗址、七烈士墓等一大批红色遗迹,这里曾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浴血鏖战之地,在册烈士207人。1992年,铁冲乡作为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代表,被安徽省军区、六安军分区、金寨县人武部定为重点帮扶乡。33年来,在三级军事机关的倾情帮扶下,铁冲乡有2600余名贫困学子顺利完成学业,穷乡僻壤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产业旺乡村美、人均年纯收入超1.9万元、90%以上的家庭住上小洋楼,被安徽省评为“乡村振兴示范乡镇”。
3月的大别山,春风中还有些许寒意。铁冲乡上半年入伍新兵欢送仪式,简朴中透着温暖与热烈。在7名胸戴大红花身姿挺拔的新兵中,24岁的铁冲村大学毕业生新兵叶祖谦,显得成熟稳重。
“小叶品学兼优,大学期间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是我们村出了名的好后生。”村干部卢凤云介绍,因其父亲年迈、母亲患慢性病,是典型的因病致贫户。为了让他家在小康路上不掉队,政府和部队在给予医疗救助、购买防返贫保险等兜底保障的同时,吸收他家入股合作社,给他父亲安排公益岗,安徽省军区还资助叶祖谦完成高中到大学的学业。2023年,大学毕业的叶祖谦不找工作先报名参军。但由于体质弱,接连两次体检都没过关。即便这样,他也没有放弃,一边工作一边强身健体。今年3月初,第3次报名的他,终于体检政考“双合格”,如愿穿上向往已久的橄榄绿。
“你已年过七旬,家中就这么个独生子,为啥还要送他去参军?”见到叶祖谦71岁的父亲叶宗山,记者忍不住问道。
“吃水不忘挖井人!部队帮咱拔穷根,咱要送子去参军。”叶宗山的回答朴素而真诚。
2021年3月,六安军分区官兵在张店村栽种油茶树。陆 明摄
言为心声。叶宗山的话道出铁冲人共同的心声。金寨县人武部领导告诉记者,三级军事机关“脱贫不脱钩、出列仍出力”的持续帮扶,如同强有力的征兵动员令,点燃知恩图报的山乡群众送子参军热情,并形成“帮扶—脱贫—参军—反哺”的完美闭环。
“小时候家里穷,交不起学费,每年都是部队官兵在资助我们。”1987年出生、现选调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的张店村退役军人叶胜告诉记者,“那时的我,心里就种下了当兵的种子。”
2008年12月,即将大专毕业的叶胜从学校报名应征,如愿走进空军某部。两年服役期满,他脱下心爱的军装,在省城合肥找了份工作。凭借部队培育的作风和品格,他一步步走上公司高管岗位。2018年7月,张店村党支部换届,叶胜辞去工作,回村担任了“兵支书”。上任第一天,面对乡亲们怀疑又期盼的眼神,他立下誓言:“张店一日不脱贫,我一日不结婚!”
那时的张店村,是全县71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建档立卡贫困户129户489人。叶胜上任后抓住六安军分区实施产业帮扶的契机,带领群众走产业兴村之路,先后建起52个标准化香菇大棚,栽植桑树300亩、油茶1300亩。多业并举,财源广进,到2019年底,该村集体经济收入接近60万元,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外出打工人员纷纷返村,原来的“空心村”变得越来越有生机,获评市级“文明村”,村党支部被安徽省委组织部表彰为“五个好”村级组织标兵。叶胜个人先后被评为县“优秀村干部”“六安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皖美村支书”,被军委国防动员部表彰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21年元旦,兑现了诺言的叶胜走进婚姻的殿堂。同年9月,他顺利通过金寨县从村两委中招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试,被铁冲乡录用。去年底,又被遴选到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叶胜的故事,在铁冲乡并非个例。
在铁冲乡的网红打卡点“TC·铁冲Coffee吧”,记者见到了正在为游客介绍美食美景的退役大学生士兵、村民兵连连长薛晓东。
薛晓东家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在部队帮扶下,2017年实现脱贫摘帽。2019年大学毕业的他,应征入伍。2021年10月退役回乡仅一个月的他,被县委组织部聘为铁冲村“大学生特派村官”,担任“兵委员”兼村民兵连连长。在抓好国防教育和民兵训练的同时,他积极参与村办“TC·铁冲Coffee吧”的运营,并创造性地将农家野茶、土蜂蜜等融入饮品中,创下单日营收破万元的纪录。
“穿上军装,保卫祖国;脱下军装,建设家乡!”薛晓东告诉记者,目前,在全乡所有村“两委”班子中,“兵支书”“兵委员”占了一半,还有一大批“兵能人”活跃在乡村振兴一线,成为产业致富带头人。
站在省军区援建的“爱民桥”上放眼四望,军民联手打造的茶园里碧浪翻涌,蚕桑基地里桑树枝繁叶茂,“八一同心林”里的油茶硕果累累,处处都是丰收的景象。
“李部长,你快帮我查查,看看我家侄孙报上名没。”采访结束,正当记者准备与李学南告别时,一位老者气喘吁吁地跑进乡武装部。他叫柯来银,家族5代12人从军。
“有!有!”听到李学南肯定的回答,柯来银笑了:“只要国家需要,我们柯家的兵就一直当下去!”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