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某部破解动散条件下抓教难题——
教育跟紧任务 课堂开进阵地
■解放军报记者 陈典宏 特约记者 徐秋实 特约通讯员 王 男
导弹起竖、战机轰鸣……盛夏时节,空军某部携手多兵种部队齐聚演训场,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磨砺攻防硬功。
丛林深处,一个由伪装网和发射车搭设的简易战地舞台,让人耳目一新。当天训练结束后,该部一场以“传统·传承”为主题的强军故事会就地展开。
台上,二级上士黄承锐声情并茂地讲述一次野外驻训时的经历。那次,训练进行到关键时刻,装备突然“趴窝”,指挥员带领大家冒着寒风在高山阵地连续奋战数小时,成功排除装备故障,确保训练任务按时完成。
“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立身为旗,以实际行动感召带动大家团结一致、奋勇拼搏。”黄承锐的讲述,引发台下官兵共鸣。讨论环节,中士李长春回忆起一次技术攻关经历。某装备列装后,一项技术难题进入攻坚期。那段时间,党员干部铆在战位、日夜钻研,和战士们干在一起、冲在一线。最终,大家齐心协力破解难题。“平时同甘共苦、战时生死相依,党员干部困难面前一句‘跟我上’,危险面前一句‘让我来’,就是最有力的战斗动员。”李长春深有感触地说。
教育跟着车轮转,课堂随着阵地设。该部领导介绍,所属部队常年跨区机动、动态分散,开展教育时,往往面临人员难集中、时间难同步、场地难保障等难题。为此,他们结合任务实际,因地制宜开设移动课堂,确保动散条件下教育不断线。
该部按照“传统资源现地化、战斗故事场景化、教育对象主体化”思路,系统梳理部队厚重历史中的战斗故事、英模事迹,区分任务攻坚、官兵关系等不同主题,汇编成册印发基层单位。官兵在外执行任务期间,各级教育骨干便以这些红色故事为教材灵活开展教育。
针对任务期间各点位教育资源不足、部队流动性强等实际,该部指导任务部队结合任务特点,整合任务地域教育资源,灵活开展现地红色教育等活动,激励官兵以昂扬斗志投身任务。
日前,该部某营官兵进驻某地域执行驻训任务。训练间隙,该营政治教员带领教育骨干收集汇总驻训地周边红色场馆资料,充分挖掘红色教育资源。休整期间,他们组织官兵赴红色场馆开展现地教育,通过专题授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引导官兵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奋斗力量、激发强军动力。
“教育只有更好地适应打仗需要,才能提升服务备战打仗贡献率。”该部领导介绍,为进一步提升动散条件下抓教质效,他们还注重挖掘官兵身边榜样故事,通过强军故事会、战地图片展等形式,灵活开展“阵地微教育”,鼓励官兵用兵言兵语讲述身边精武标兵故事,大力营造学习标兵、争当标兵的浓厚氛围。
在身边榜样激励感召下,该部官兵自觉立足岗位精武强能,在平凡战位上掀起创先争优热潮。二级上士赵德成以身边榜样为标杆,带领战友创新某型装备战法训法,集智攻关破解训练难题;一级上士高明权向身边典型看齐,创新改良辅助标图工具,大大缩短装备架设时间;三级军士长袁靖杰创新设计某实训平台,有效解决了训练资源不足问题。
官兵在哪里,“生命线”就延伸到哪里。连日来,随着野外驻训深入展开,该部将思想教育与练兵备战结合起来,引导官兵充分用好驻训窗口期淬炼实战本领。前不久,该部与兄弟单位开展实战化对抗训练,参训官兵面对多重考验,大胆运用“传统战法+创新赋能”组合拳,验证多套战术战法,抗击成功率进一步提高。
作者:陈典宏 徐秋实 王男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