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驻训当心蛇虫咬伤
■王 琼 朱广平
夏秋季,蛇类出没较为频繁。官兵在野外驻训期间,可能会深入山地丛林,如果不注意防护,遭受蛇咬伤的风险较大。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急诊医学科主任李阳整理了一些蛇咬伤的预防和急救知识,现分享给大家。
官兵在野外驻训期间,应尽量避开乱石堆、枯木堆等蛇类巢穴,并做好防护措施,避免被蛇咬伤。探路时用1.5米以上长棍敲打前方草丛,可驱赶大部分蛇类;执行巡逻任务时穿长衣长裤、扎紧裤脚、戴好帽子,四肢可涂抹风油精、清凉油等;背包外侧慎放食物,避免气味吸引蛇;尽量避免在草丛灌木中坐卧休息。
如果在野外遇到蛇,不要惊慌,要保持2米以上安全距离静止观察,多数蛇会自行离开。若蛇昂头呈S形、吐信并发出“嘶嘶”声,表明其处于攻击状态,应面向蛇缓慢后退,切忌转身奔跑。
一旦被蛇咬伤,要保持镇静,及时自救。制动:在确保安全前提下,保持静卧,让伤口低于心脏,避免因活动加速毒素吸收和扩散。认蛇:尽量记住蛇的形态、头部特征、体色,有条件时可以拍照,便于后续针对性救治。解压:迅速取下可能引起伤肢肿胀加剧的物品,如手表、紧身衣物、鞋袜等,防止因肿胀难以脱除而加重损伤。求救:立即报告和呼救,尽早寻求专业人士的救治。
被毒蛇咬伤后,最有效的治疗是尽早注射对应的抗蛇毒血清。不要盲目采取错误的救治方法,否则可能会加重伤情:①不建议用止血带、皮筋、布条等紧绑伤口近心端。研究表明,用止血带、皮筋、布条等紧绑伤口近心端,不仅不能降低致死致残率,还可能因绑扎过紧导致肢体缺血性坏死。②勿用嘴吮吸伤口。负压吸引几乎无法吸出毒素,反而可能导致伤口损伤加重或坏死。而且,用嘴吮吸伤口可能会使施救者中毒。若部队配备陆军军医大学研发的负压针管,可按说明使用。③不要自行切开伤口放毒。切开伤口放毒不仅无效,还可能引发感染,增加救治难度。④不要盲目饮用民间土方药酒。酒精会加速血液循环,放大毒素作用。而且,药酒成分不明,应避免擅自服用。
除防范蛇咬伤外,战友们在野外驻训期间还要警惕隐翅虫、蜱虫、蚂蟥等毒虫。一旦被毒虫咬伤,要科学进行处置。
隐翅虫。若感觉皮肤有隐翅虫爬行,应吹气驱离,切忌拍打,并立即用肥皂水冲洗皮肤。
蜱虫。蜱虫接触人体后,应用尖头镊子垂直夹住其口器根部拔出,避免扭转或挤压虫体。
蚂蟥。若被蚂蟥叮咬,可用指甲或硬物沿吸附边缘撬起,使其脱离皮肤,切忌生拉硬拽。若有出血,可用无菌纱布按压5分钟止血。
蜈蚣。若被蜈蚣咬伤,应立即用肥皂水等碱性溶液浸泡伤口,以中和毒液。冲洗包扎后尽快送医,勿用碘酒或刺激性消毒水涂抹患处。
恙虫。若被恙虫咬伤,应用肥皂水清洗被咬部位,以减少感染风险,然后用冰袋冷敷患处,建议每次15~20分钟,可减轻肿胀和疼痛。注意不要抓挠患处,防止引发继发感染。若症状严重,可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