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第一代讲解员崔韶光30余载倾情讲述——
当好太行精神的“播火者”
■原益峰
崔韶光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讲解。受访者供图
“关家垴一战,八路军战士们发起仰攻,明知道冲上去会牺牲,可他们为什么还是义无反顾?”“长乐村战斗有800壮士血染长乐滩,牺牲的团长才24岁,营长多大?连长多大?战士多大……”
盛夏时节,山西省长治市新任职专武干部培训在太行干部学院举行。这天的党性教育专题课,培训班请来太行干部学院特聘教师崔韶光为专武干部授课。
崔韶光是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第一代讲解员,其父亲崔文斌是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老八路。从小听着八路军的故事长大的崔韶光,高中毕业后被选送到大学进修,学成后到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担任解说员,从“听故事的人”变成了“讲故事的人”。
起初,崔韶光认为,只要讲好普通话、背熟讲解词,就是一名合格的讲解员了。但讲了一段时间,她心中攒下不少疑问:八路军吃不饱穿不暖,为什么大家还愿意参加?为什么生活那么艰苦、牺牲那样大,照片上的他们没有一丝愁容?
一次次接触老八路,让她逐渐有了答案。
1995年,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团长叶成焕的警卫员来到纪念馆参观。老人一进展厅,便急切地呼喊:“叶团长,我来看你来啦!我的团长你在哪儿?”
当这位老八路看到叶成焕的照片,泣不成声,用颤抖的声音回忆团长牺牲时的情景——长乐村战斗中,身患重病的叶成焕带头冲出工事与敌人展开白刃战,打退日军多次反扑,最后突围时,不幸被一颗流弹击中头部,壮烈牺牲,年仅24岁。
听着他的讲述,崔韶光也忍不住流泪了,不禁想到:“叶团长牺牲了,他的警卫员记得他,当他的警卫员老了,还有谁能继续讲他的故事?”
一次,几位白发苍苍的老八路问她:“你说,再过几年、十几年,还会有人记得这些烈士,知道他们的故事吗?”这句话,犹如一把尖刀扎在她的心头,一种历史使命感油然而生——“我要讲好八路军的故事,让后人永远铭记他们的丰功伟绩!”
从那时起,崔韶光开始主动与接待过的老八路联系沟通,发掘、采访、整理他们的故事。眼看着老八路们一天天变老,她心里着急,多次自费拜访老八路,近距离了解记录他们埋藏心底的“独家记忆”。
在此期间,她采访过曾在太行抗日根据地组织对敌斗争的李雪峰,李老亲切地称呼她“小太行”;向李德生同志请教过“关家垴战斗到底牺牲了多少战士”;和左权女儿左太北结下深厚友谊,左太北称呼她小名“毛妹”……随着了解逐步深入,崔韶光一次次被革命先烈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原来有信仰的人真的可以公而忘私、舍己为人。”
后来,崔韶光常给老八路写信讲述家乡的发展变化,她也经常收到一件件从全国各地寄来的各种红色文物史料。她明白:“这是老八路对自己的信任,也是老八路们最后的托付。”
多年来,崔韶光将相关的抗战人物经历融入文物介绍中,并大量搜集相关佐证,现地走访考察,还原当时场景。她还创造性地把革命歌曲融入到自己的讲解词中,《当不了英雄别登门》《左权将军之歌》《在太行山上》……铿锵有力的旋律,一次次将参观者带回到那段峥嵘岁月。
2001年前后,崔韶光的身体出现异样,后被确诊为血癌。得知消息,有参观者用烟盒包着钱留在纪念馆里,并在锡纸上写下温暖的话语:“你在为我们讲解时晕倒了,我们很心疼,祝你早日康复,我们等你回来。”
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崔韶光进行骨髓移植手术,并奇迹般康复。出院第10天,戴着假发的崔韶光再次穿上讲解服,站到听众面前。
然而,受大剂量的化疗影响,崔韶光的身体较难承受高强度的解说工作,2004年,崔韶光离开了自己钟爱的讲解员岗位。
不久后,在新岗位的崔韶光收到老八路陈晓寄来的一封信,里面有印着抗战时期漫画、剪纸作品的卡片和抗大毕业证书等,其中一张卡片上还写着:国土一天不收复,一天不要解除我们的武装。看着这些珍贵的文物史料,崔韶光再次落泪:“这是老人的战友陈启照临终前托付他寄来的,他在用另一种方式告诉我,希望我把八路军的故事继续讲下去!”
此后,崔韶光成了一名“不穿讲解服的讲解员”。八路军的故事和太行精神跟着她一起走进学校、机关、工厂,走进企业、部队、村委会……
2017年,太行干部学院挂牌成立,崔韶光受聘成为特聘教师,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讲述抗战故事,还受邀到新疆、辽宁、广西等10余个省市讲课。不论到哪里,她讲课总是声情并茂、情感真挚。
在崔韶光心中,讲好八路军的故事,传承弘扬太行精神,已成为她生命的一部分。她表示:“只要我还能讲,就会一直讲下去。生命不息,传承不止!”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