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已深深扎根
■崔志勇
那天,妻子乘坐的飞机降落在阿里昆莎机场,我的心跳不由得加速。我们结婚5年了,妻子终于踏上了这片高原。这里四季常伴风雪,空气稀薄。我深吸一口气,熟悉的干燥感掠过喉咙。得知单位新修建的家属房接了弥散氧这个好消息,妻子兴致勃勃地计划来体验。
妻子拖着行李箱出现在机场到达厅门口时,像一抹亮色点亮了空旷的大厅。她笑着朝我快步走来,却在几步之外停下,惊讶地睁大眼睛:“你这脸?”走近后,她用手指轻轻碰了碰我的脸,“上次回家探亲那会儿还好啊,而且咱俩平时视频也没见你这么黑呀!”
我咧嘴笑了笑:“手机有美颜功能嘛!探亲假前我可是下足了功夫保养。你这次来得急,我还没顾上打理呢!”
汽车行驶在颠簸的“搓板路”上,扬起黄色的尘埃。妻子紧抓扶手,脸色有些发白。在我们快要抵达营区时,一阵热闹的锣鼓声传来。官兵在路两旁整齐列队,掌声、锣鼓声汇成温暖的洪流。这次和妻子同批抵达的,还有几位军嫂,单位便特意组织了一场简朴而隆重的欢迎仪式。在众人祝福的目光中,我将洁白的哈达披在妻子的肩上。她的眼睛亮亮的,脸颊因激动泛起淡淡的红晕。她站在高原的风里,看起来更加美丽而坚强。
晚饭时,妻子只吃了小半碗粥,半夜便因剧烈的头痛和不适无法入睡。看着她一整晚蜷缩着身体,脸色非常不好,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早操集合的时间快到了,我轻轻替她掖紧被角,说:“实在不行,还是早点回去吧。”
“我才不当逃兵。”她声音微弱,却带着倔强,“你快去集合吧,别耽误正事……”
白天,我正常投入训练,心里却总记挂着妻子的状况。幸运的是,随军多年的军嫂们像亲人般及时伸出了援手。一位军嫂送来了熬得软烂的养胃小米粥,另一位军嫂教妻子按摩穴位以缓解头痛,还有一位军嫂常来陪她聊天,分享适应高原的“秘诀”。在她们的悉心照料下,妻子的精神一天天恢复了。
单位还特意在营房前的空地上,组织了一场文艺演出。以地为台,以天为幕。高原稀薄的空气丝毫阻挡不了官兵的热情。简陋的场地,简单的灯光,反而更显质朴真诚。小品夸张的动作和方言逗得全场笑声不断;少数民族战士的舞蹈豪迈奔放,热情洋溢;最后的大合唱气势磅礴,仿佛要唤醒四周沉默的山峦。妻子起初安静地看着,渐渐被这热烈真诚的气氛感染,跟着节奏打起节拍。当《强军战歌》熟悉的旋律响起,她也跟着大家唱起来,脸上洋溢着自豪。她为战士们的表演用力鼓掌,因兴奋和投入,脸庞红得像两朵迎风绽放的格桑花。
日子过得飞快,离别的日期到了。清晨的高原,寒冷依旧。她望着我说:“照顾好自己。等到了冬天,我还要来看你,你得把最厚的大衣给我留好!”我点点头,将我们的约定刻在心里。
回到家属房,妻子留下的温暖气息仿佛还在。我整理床铺时,发现枕下有一个簇新的相框,里面镶嵌着一张红纸,上面是妻子用娟秀的字迹,抄写的我们连的战斗标语——“氧气吃不饱,精神要管够;风雪加钢枪,此处是吾乡。”相框背面还有一行更小的字迹:“你守国门,我守归期。”
窗外,亘古的荒原空茫寂寥,只有风在吟唱。我伫立良久,内心前所未有地笃定、滚烫。这片土地,因妻子执着的奔赴和深深的理解,从此有了更厚重的暖意和更坚韧的牵念。爱已在此深深扎根,静待下一个飞雪中的重逢。
作者:崔志勇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