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军事检察院开展“法润兵心·检固边防”活动——
法治服务到边关 戍边官兵心头暖
■杨文杰 龚加波
“边防部队驻守在偏远边疆地区,面临普法覆盖不均、法律服务效率不高等难题。此次活动,正是我们不断创新法治服务模式,推动法治护航边防官兵的具体实践。”解放军昆明军事检察院一名领导介绍,近日,他们联合昆明军事法院、云南省人民检察院组成检察服务小分队,深入南部战区边防部队开展“法润兵心·检固边防”法治服务活动,将一份份普法套餐送至边防一线,将法治服务精准辐射至边防官兵,为增强部队凝聚力战斗力贡献检察力量。
“相关法规明确,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监管场所等涉密单位以及周边一定范围的区域上方的空域属于无人驾驶航空器管制空域。我们如果在营区周围发现有人放飞无人机等,一定要提高警惕……”夏日的滇西边陲,陆军某旅营区内,昆明军事检察院一名检察官根据前期调研结果,为官兵开展“菜单式”普法授课。
为确保普法内容更贴近边防官兵需求,真正做到“接地气”、解兵忧,昆明军事检察院采用“靶向式”调研,通过与战士们座谈交流、实地走访,了解官兵真实想法。“营区周边有无人机拍摄如何处理?”“管边控边都会遇到哪些涉法难题?”……面对面座谈中,官兵抛出都是来自工作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检察服务小分队成员将问题整理分析后纳入授课内容,并将法条内容结合鲜活案例进行阐释解读,方便官兵理解记忆,让普法宣传落到实处。
盈江边境,某部官兵巡逻时发现,有游客未向有关部门报备申请,私自放飞无人机拍摄风景素材。官兵迅速上前制止,并根据前期检察服务小分队传授的法律知识,明确告知对方在军事管理区附近拍摄是违规违法行为,要求游客立即收回无人机,并删除相关素材。
“之前,驻地周边常有游客借助无人机拍摄,不仅对军用飞机飞行安全造成危害,还存在泄密隐患。”一次军事设施保护座谈会上,有部队代表提出了这一情况。
为此,昆明军事检察院与云南省检察机关积极探索军地协作路径,共同办理军事“两区”管理、军用机场净空保护等领域案件,通过检察公益诉讼广泛开展国防教育,积极营造“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他们还整理汇总常见问题,制作法律宣传手册,讲清遇到相关问题的解决步骤,帮助官兵增强法治意识,提升依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某哨所一名班长说:“检察服务小分队送给我们的‘法治锦囊’把法理讲透了,现在我们处置突发情况更有章法了。”
司法救助一头连着官兵急难愁盼,一头系着司法关爱。近年来,昆明军事检察院按照相关规定,找准能动履职和服务中心的结合点,把开展司法救助工作作为军事检察机关服务备战打仗、贯彻依法治军战略的重要抓手,创新构建全方位立体救助格局,探索“1+N”多元救助模式,持续优化救助效果。
“我一定安心服役,用过硬成绩回报组织关怀!”前几日,某部战士小李向帮助他解决涉法难题的昆明军事检察院检察官表达感谢。
前期,小李家中突遇横祸,母亲重伤入院等待救治,赔偿金却迟迟没有到位,家庭重大变故给这个年轻战士带来沉重打击。
昆明军事检察院走访服务部队过程中得知这一情况,第一时间联合云南省人民检察院启动军地检察协作机制,省、市、县三级联动,在短时间内核实认定小李家庭符合司法救助条件,并依法启动救助程序,拨付司法救助金,解决了小李的燃眉之急。
“边防部队营区偏远,官兵家中遇到棘手问题,本人难以第一时间回家解决。面对这些涉法问题,往往只能远程求助,耗费不少时间精力。如今,通过送法到边防,检察官把法治服务搬到哨位,现场解答宅基地纠纷、婚姻家庭矛盾等实际问题,官兵的‘法结’解开了,消除了后顾之忧,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也提升了。”某边防连干部张伟感慨道。
从送达检察建议到联合巡边踏查,从普法课堂到军地协作共护国防,普法送法活动既凸显法律监督的刚性,又彰显了司法服务的温度,切实助力部队官兵心无旁骛练兵备战。
作者:杨文杰 龚加波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