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军分区探索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路径——
学好用好传家宝 精准把脉解心结
■陈学志 胡芮豪 本报特约记者 胡绍武
“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必须紧贴人的实际去做。要把群众路线、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传家宝用好用活,以一人一事精准施策,解开官兵思想疙瘩。”年初以来,江苏省徐州军分区党委着力构建“精准识别—联动解决—长效关怀”的工作闭环,坚持靶向施策解开官兵思想症结,引导大家把全部精力投入主责主业。
思想问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有的同志出现思想疙瘩,往往不愿吐露心声,不想轻易示人。在军分区政治工作处领导看来,只有深入基层群众,与他们多谈心、多交心,以心换心,才能打开其心扉。为此,军分区政治工作处牵头,遴选各人武部和干休所思想骨干成立“思想观察员”队伍,组织他们系统学习我军思想政治工作好传统,通过分析“从走路看神态、从活动看兴趣、从睡觉看姿势、从吃饭看饭量、从工作看状态”等细节,着力培养“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的敏锐洞察力,切实了解官兵在想什么、干什么、需要什么。泉山区人武部“思想观察员”小赵通过日常细微观察,及时发现一名文职人员因子女入学问题产生思想波动,第一时间向部党委汇报,为后续精准施策奠定基础。
无独有偶,军分区机关干部小王家属在“家属心声线上平台”留言求助:她每天接送孩子上学,现在自己也要出差,照顾孩子成了难题。“家属心声线上平台”是徐州军分区党委为了全面掌握官兵思想底数建立的倾听机制中的一项内容。此前,小王在外两个月执行重大任务,返回后又因工作需要推迟休假。
现实困难,是解决思想症结绕不开的一道关。许多思想问题往往与现实需求有关,如果只讲道理,不解决实际问题,道理讲得再漂亮也无济于事。只有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发扬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优良传统,把组织的温暖送到官兵心坎上,才能做到“一把钥匙打开一把锁”。针对文职人员孩子入学问题,泉山区人武部党委召开专题研究会,协调区教育局,并安排专人对接解决。以此为契机,该人武部还协调区教育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出台文件,确保文职人员子女入学政策与现役军人同等对待。
对于调休补休问题,该军分区按照条令条例规定,修订完善值班加班调休和补休实施细则,明确执行重大任务人员优先补休的刚性条款,切实将组织关怀转化为制度保障。小王因此放下手头工作,安心回家处理家务事。另外,徐州军分区党委还通过建立“思想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推动教育、人社、双拥等部门出台配套政策,形成“后院无忧、后路顺畅、后代有托”的保障体系。
着眼思想问题预防化解,该军分区着力构建长效关怀体系,让组织的温暖持续传递。他们建立“思想动态预警机制”,由军分区党委常委带头落实“包片联点”责任制,定期深入挂钩单位,与官兵逐一开展谈话,建立详实的“一人一档”思想动态档案,清晰记录个人的思想波动轨迹、引发的主要原因以及组织采取的跟进解决措施与成效,形成“思想预警—精准滴灌—跟踪问效”的工作链路,实现对潜在思想风险的早发现、早研判、早干预、早解决,努力将思想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日前,该军分区政治工作处组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家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部队整体呈现出“三升三降”良好态势:官兵思想稳定率提升,工作积极性提升,组织认同感提升;思想矛盾发生率下降,信访投诉数量下降,工作失误率下降。在上级比武竞赛中,该军分区代表队斩获团体前三的好成绩。
“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是一代代人的实践智慧结晶,更是解决新时代官兵思想问题的密钥。”徐州军分区领导表示,他们将守正创新,持续深化“精准滴灌”,把思想引导与排忧解难有机结合,既要当好解开思想疙瘩的“解铃人”,更要做好服务强军事业的“铺路石”,为锻造过硬的支援保障队伍提供坚强思想保证。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