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宁河区军地推动红色文旅融合发展——
方舟故里铺就康庄道
■李 东 刘 冰
“一叶方舟弦诵百年,革命精神万古长青。各位旅客大家好,欢迎来到‘方舟故里’。我是解说员于艳婷,接下来,我将和你们一起重温革命烈士于方舟的战斗足迹。”盛夏时节,天津市宁河区俵口镇“重走方舟路”红色研学路上迎来一批批游客。
于方舟原名于兰渚,是天津五四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也是天津早期党团组织的重要负责人。他1900年生于直隶省宁河县(现为天津市宁河区)俵口村一个农民家庭,中学时期,以“愿做渡人之舟”自警,改名于方舟。
“方舟路串联起于方舟的革命轨迹。”该区领导介绍,为推动当地红色文旅融合发展,他们深入挖掘于方舟的革命故事,决定依托于方舟故居、于方舟烈士纪念馆,打造“重走方舟路”红色研学路。
项目启动之初,该区军地相关部门成立项目专班,工作人员带领村干部拿着设计图纸,穿梭于大街小巷,“现场办公”“马路办公”,妥善解决村民房屋征用、房屋修缮、道路修整等事宜。此外,他们以“三季有花、四季常绿”为目标,高标准打造主干道景观,种植各类树木1000余棵,月季花7000余株,沿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2018年,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正式划定,世代以渔为生的村民们弃船上岸,一时不知道做什么营生。”于艳婷告诉笔者,了解到于方舟故居要招聘讲解员,她报名后成功入选,有了稳定的收入。很多村民和她一样,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围绕“重走方舟路”红色研学路,该区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在周边配套建设洪春小院、芦花里民宿、理想渔趣园、果蔬采摘园等一系列网红打卡点,打造“重走方舟路 湿地水乡游”品牌。运营3年多来,累计接待游客7万余人次。与此同时,文旅项目还催生了厨师、讲解员、保洁员、前台接待等旅游服务岗位,吸纳村民就业,带动村民收入稳步增长。
夕阳西下,笔者走出于方舟故居,回头望去,门楣上“于方舟故居”5个大字熠熠生辉。望着自己参与建设的红色研学路,俵口镇原武装部长张会久激动地说:“五湖四海的游客来此探寻英雄足迹,如今的俵口镇,风景美、旅游旺、产业兴,一派蓬勃景象。我们的工作,值!”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