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运” 话军体
■马 晶
都说世界运动会是非奥项目最高水平的国际综合性运动会,汇聚了不少独特的小众运动。可看了一圈成都世运会的比赛,我却觉得格外熟悉。
成都世运会首金在徒步定向男子中距离赛场产生。8月8日一早,当我匆匆赶到位于成都东部新区高明镇高塔村的赛场时,工作人员正在向媒体记者讲解比赛规则——运动员手持地图和指北针,在陌生地方寻找检查点。
这不就是官兵熟悉的按图行进课目吗?我边听边想。
果然,现场大屏幕在开跑后直播每名选手的移动轨迹,可以清晰地看到运动员在每个岔路口都面临着智力与体力的选择:有的选手为了省力选择平路绕远,有的选手选择直穿庄稼地抢时间,不同的策略让比赛充满变数。
在当日的比赛中,来自瑞士的两名选手包揽男、女冠军。中国选手也表现不俗,虽然实力与顶尖选手还有些差距,但他们顽强拼搏的精神依然赢得了赞誉。
赛后,在和竞赛组织人员的交流中我的想法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徒步定向运动起源于北欧,最初果然是用于军事训练,后来才逐渐发展成为一项正式的体育运动。
“徒步定向项目考验速度、快速读图和空间记忆能力。”中国运动员唐建达说,“场地越小越复杂,标示的东西越多,所以我们需要更多专注力去筛选和简化信息。”
听听专业运动员在国际赛场比拼后的经验,也许对战友们进行军事训练有所启发。
在成都世运会赛场上,我还见到了另一个官兵十分熟悉的项目——救生。
救生项目,按比赛场地主要分为泳池救生和海浪救生两类。在1985年第二届世运会上,救生即作为正式比赛项目亮相。成都世运会设项为泳池救生,下设16个小项,包括50米假人救生、100米混合救生、100米脚蹼假人救生、100米浮标救生、200米超级救生、4×25米运送假人接力、4×50米混合救生接力,4×50米泳池救生接力等,共有120名选手参赛,男、女各60人。
这些项目,和世界军人运动会上的水上救生项目颇为相似。在《军事体育训练大纲》中,也有50米救生、50米障碍游泳、武装泅渡、跳水自救、踩水自救等相似的课目。
与一般游泳项目不同,运动员在救生比赛中还需要完成一系列技术动作。大部分比赛项目中都有假人,有的是直接拖动假人,有的是给假人套上浮标,还有的需要选手穿着脚蹼比赛。这样的比赛,除了考验选手的游泳技术之外,对于他们的核心力量、肌肉耐力等都有着更高的要求。
在成都世运会的赛场上,像这样或是起源于军事,或是与军事训练相关的体育项目还有很多,如射箭、攀岩、潜水、自由搏击、航空运动、武术等。
军事与体育有着天然的联系。我军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历史十分悠久。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人民军队就十分重视军事体育训练。即便在打仗的间歇,也会组织军体训练,甚至开展军事体育运动会。
今年新颁发的《军事体育训练大纲》中明确规定,各单位每年都要举办一场军事体育运动会,还应将创破纪录等群众性练兵比武活动融入日常训练。我们欣喜地看到,一场场精彩纷呈、战味十足的竞技比拼,既增强了官兵的基础体能素质,也丰富了业余生活。
赛场对接战场,平时准备战时。一场高水平的军体运动会不仅可以达到全员锻炼提高的目的,也可以做到体能与技能相结合,与各单位专业特点相契合,让竞技体育充满“军味”。在很多单位组织的军体运动会上,除了有常见的田径、游泳、球类等项目,还有富有战味的负重越野、手榴弹投掷、携枪通过100米障碍、扛连旗接力、战斗体能等特色军体课目,通过赛场比拼,点燃了官兵的军体训练热情,还不断激励官兵精武强能、奋勇争先。
世界运动会是各国运动健儿切磋运动技能、展示自我风采的竞技场,各单位组织的军事体育运动会是检验官兵军事体育素养的演训场。以赛促训,有助于培养官兵舍我其谁的胆气、敢于担当的勇气、所向披靡的虎气,做到练兵不懈怠、备战不松劲、打仗不怕流血牺牲。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