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方队丨百战雄师 重塑跨越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大陆军事      2025-09-04 10:50:18

  百战雄师 重塑跨越

  ■相甲奇 张 敏 本报记者 刘 丹

  步履铿锵,士气高昂。在雄浑激昂的军乐声中,陆军方队355名受阅官兵气势磅礴地向天安门走来。

  陆军是我党最早建立和领导的武装力量,人民军队创建始于陆军、发展基于陆军、根脉源于陆军。回望8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抗日武装,牵制和打击了三分之二以上的侵华日军和95%以上的伪军,为抗战胜利作出决定性贡献。

  这次阅兵,陆军方队从陆军范围内抽组人员。行进在长安街上,整齐划一的动作、铿锵有力的步伐,展示着陆军转型建设的新风貌。

  方队中,二级上士张国浩的脚步坚实笃定。张国浩来自一支英雄的部队——某红军师。这是一支由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红军部队,拥有宝贵的精神财富。2014年,习主席参观了该师师史馆,他殷切叮嘱这支创建于陕甘边根据地的英雄部队:要把红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脉,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认真学习领会习主席重要指示精神,张国浩的胸中澎湃着滚烫的热血,并立下铮铮誓言:“争做红军传人,书写不凡篇章。”

  80多年前的抗日烽火里,人民陆军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在伟大战争实践中,人民陆军铸就了强大的战斗精神,用铁血丹心赢得了党的信任、人民赞誉,也赢得了世界尊敬。今天的阅兵场上,这支代表新型陆军的钢铁雄师,脚踏实地、乘势而上,用最铿锵有力的步伐,踏出属于人民陆军的时代强音。

  10年前,17岁的张彧铭从电视上看到英模部队方队官兵列阵受阅,热血沸腾。10年后,军校毕业的他来到陆军某部。

  在连队荣誉室,一面旗帜将他的思绪瞬间拉回10年前——2015年,“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英模部队方队高举这面连旗,接受党和人民检阅。照片里,受阅官兵目光如炬,战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那是连队的荣光,是“三敢”精神在新时代的绽放。

  作为代表“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受阅的队员,张彧铭许下热血誓言:“身着戎装踏征程,我不仅代表自己,更承载着全连战友的期盼,一定以最佳状态续写英雄连队的新荣光!”

  2015年12月31日,陆军领导机构正式成立,拉开了建设现代化新型陆军力量体系的大幕。伴随着人民军队改革的铿锵脚步,陆军在推进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中,一茬茬新型作战力量如雨后春笋般孕育而生。今天,人民陆军这支从枪林弹雨中走来的军种,正借助新型作战力量这个强大“引擎”,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换羽高飞。

  东西华表相距96米,陆军方队步行通过这里需要128步。相隔一个排面的特战队员程功和飞行参数分析员李玉辉,已不是第一次并肩接受“考验”。

  这对训练场上熟悉的“黄金搭档”,如今又在阅兵集训点相遇。训练期间,他们互相加油鼓励,相约以最好的状态接受党和人民检阅。

  普通官兵的成长,刻印着改革强军的时代步伐。从白山黑水到雪域高原,从大漠戈壁到万里海疆,近年来,陆航与特战的兵种互为条件训练已从“定期协调组织”变为“自主常态展开”,兵种训练资源融合进一步加深,大幅提升体系练兵的质效。

  越过礼毕线,方队队员李庆昆不禁热泪盈眶。作为陆军方队年龄最大的队员,10年前,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现场,李庆昆曾以“英模代表”身份受邀观礼;10年后,李庆昆作为受阅队员,步履铿锵走过天安门广场。

  这10年,李庆昆见证了所在单位从传统步兵营到合成营的转型跨越。新体制新编制下的合成营,集成多兵种于一体,实现了力量结构、人员编成、装备编配、要素编组的重塑跨越,充分发挥最大体系作战能力。新的体系、新的力量、新的装备、新的战法……人民陆军由内而外焕然一新,胜战底气更加充盈。

  今日中华大地,陆军官兵征战的脚步从未停歇。每年数十万陆军部队赴高原闯戈壁,完成百余场团以上规模实兵实弹战术演习,绘就一幅幅春有大练兵、夏有大海训、秋有大演习、冬有大拉练的演兵图。

  带着党和人民的期望重托,换羽新生后的人民陆军昂首阔步奔赴辽阔疆场,不断书写“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新篇章。

  (本报北京9月3日电)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