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洪流 势不可挡
■本报记者 张科进 特约通讯员 钱 浩
铁流滚滚,向着胜利突击。
一支“钢铁利箭”如大潮奔涌,似跃马平川,携雷霆万钧之势驶过天安门——地面突击方队以独特的箭形编队亮相阅兵场,接受党和人民检阅。
此次阅兵,地面突击方队由往年的单一车型编组,改为3型装备混编构成。接受检阅的99B坦克、100坦克与100支援战车是新型陆军的中坚和主力装备。
箭镞所指,所向披靡。作为装备方队“排头”,当这支箭形方阵再度亮相阅兵场,锐不可当的气势一如往昔,内在的作战能力更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全域机动,直达突击;全员感知,多模猎歼……基于99A坦克发展而来的99B坦克通过技术融合和功能扩展,大幅提升了信息化条件下一体化联合作战、多元目标火力打击、复杂地域环境机动等能力。以100坦克、100支援战车为主要平台和伴随平台的新一代装甲突击装备,则采用有人无人相结合、地面空中相结合的模式,使武器平台、信息网络、侦察感知等要素深度耦合,让未来陆上战斗焕然一新。
驾驶这些新型装备通过天安门的官兵,来自两支历史厚重的英雄部队。作为方队编成主体,陆军某部从平江起义的硝烟中走来,在抗日战争中顽强作战,涌现出多个抗日英雄集体及一大批英雄模范。方队中的另一支部队,则是我军最早组建的3支坦克部队之一,经历过4型主战装备的升级换代。
为向世人展示新时代人民军队的良好形象,两支部队官兵以严整的军容、高昂的士气投入阅兵任务,充分展现出人与装备的完美结合。
方队驾驶员、二级上士李月杰,来自扬名于抗战时期的“青口十八勇士连”。1941年3月,为掩护大部队和群众撤离,该连18名指战员被围困在一座院落。经过一天一夜激战,10人壮烈牺牲。就在地面突击方队前方,看到“青口十八勇士”的战旗再次飘扬,李月杰心中激荡不已:“每次想起先烈壮举,都会让我更加坚定,无论多大的困难也要克服,完成好使命任务,将英雄先辈不怕艰苦、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永续传承下去。”
来自“郯城战斗模范连”的二级上士武智凯,此前刚刚在海外执行完维和任务。听说单位要承担阅兵任务,他主动写下请战书。从维和战场到阅兵场,武智凯的脚步愈发铿锵,展现出中国军人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没想到今年受阅装备如此之新,智能化水平如此之高,战斗力如此之强。”作为“头车”驾驶员,已是第6次接受检阅的一级军士长丁辉由衷感叹。入伍32年,丁辉曾驾驶过18型装甲装备,亲身经历了陆战装备的跨越升级,打心底感到自豪:“1999年,我曾驾驶86式步兵战车接受检阅,那是我军第一代步兵战车正式对外亮相。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我又驾驶99A坦克首次受阅。如今驾驶新型突击装备亮相阅兵场,我真切地感受到,我军装备更新得越来越快,战斗力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前不久,作为方队编成主体的陆军某部在西北腹地展开一场实兵对抗演训。演训现场,传统的攻防模式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从作战理念到作战编成的全面重塑升级。
从我军第一支机械化部队到第一支数字化部队,这支精兵劲旅,始终在人民军队跨越式发展的浪潮中勇立潮头。
利箭出击,一往无前。踏着强军兴军的时代鼓点,地面突击方队的官兵正朝着建设强大现代化新型陆军的方向阔步前进,为努力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速冲锋。
(本报北京9月3日电)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