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霹雳 威震大洋
■蔡星宇 本报记者 钱晓虎
“向右——看!”伴随铿锵有力的口令,海上作战群最后一个方队——水下兵器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官兵精神抖擞、目光如炬,向党中央、向习主席、向全国人民致以最崇高的敬礼。
这是我军鱼雷水雷等水下兵器在天安门阅兵中的公开亮相。一枚枚托举蓝色梦想的水下利器,在世人面前揭开神秘面纱,展现威武雄姿。
水下兵器方队由海军部队多个单位抽组而成。受阅鱼雷反应速度快、命中精度高、毁伤威力大,既能直击要害打击水面舰艇,又能潜入“龙宫”摧毁水下目标。水雷使用水深大、智能程度高。多型装备体系联动、多维打击,是当之无愧的“镇海神兵”。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错综复杂的海上威胁和漫长海岸线的防卫需求,人民海军发扬“以弱胜强、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依靠简陋的早期水下兵器,在广阔海域犁出一道道捍卫主权的航迹。
作为水下兵器方队一员,中士赵旭东激动地说:“坐在受阅车上,注视前方,我仿佛看到了先辈们在惊涛骇浪中奋勇突击的身影。他们曾经用简陋装备打出威名,今天我们操作现代化装备接受检阅,我心中的自豪感难以言表。它不仅是一件武器,更是国家实力的象征,是我们‘水下长城’最坚硬的盾牌!”
进入新时代,随着国家综合实力和科技水平的跃升,人民海军水下作战力量建设迎来历史性跨越。一批技术先进、隐身性能好、打击精度高、毁伤能力强的现代化水下兵器陆续列装,形成多型号、多谱系、综合作战效能显著增强的水下作战体系。
作为水下兵器方队主体的海军某部,驻地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曾受列强的践踏,也曾回荡着民族的呐喊:有海无防必受欺,有防不强终受辱!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人民海军水下兵器不断推陈出新,一代代官兵将忠诚与热血,挥洒在波峰浪谷之间、书写于碧海云天之上,用实战实绩谱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使命的深蓝篇章。
“深海霹雳”冲开水幕,大洋碧波挺立丰碑。
2024年夏,某海域天色苍茫、波涛汹涌。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一道黑影如利剑般刺破深海。片刻间,目标被击中,海面骤然腾起百米巨浪。这一幕,标志着某新型鱼雷实弹检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这雷霆一击,是中国海军水下作战能力跨越式发展的有力宣示,也是国家科技实力和创新成果的集中体现。该型鱼雷具有隐蔽突防、智能制导、毁伤威力大等特点,它的列装服役,显著提升了人民海军反舰、反潜作战的能力,为捍卫蓝色国土再添一柄克敌制胜的“水下利刃”。
利剑出鞘的背后,是部队官兵常年与惊涛为伴、与寂寞为伍,在无数个日夜中反复测试、不断优化,将理论参数转化为战场胜势。
“当我们与装备一起通过天安门广场时,耳边仿佛又响起巨浪轰鸣,心中涌起无比的自豪感:我们把这型装备试验成功了,让它光荣地接受党和人民检阅!这就是我们海军官兵交出的强军答卷。”受阅官兵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方队教练员李宁道出官兵心声:“在训练场,我们追求的是极限精度和绝对可靠;在阅兵场,我们展现的是大国海军的威严与自信。变的是场合,不变的是对胜利的执着、对标准的极致追求。”
“向前——看!”随着领队的又一声口令,车轮缓缓驶过礼毕线。这是水下兵器方队全体官兵下一场征程的全新开端。在走向深蓝的新征程中,水下兵器方队队员立志将接受党和人民检阅的无上荣光,转化为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的澎湃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报北京9月3日电)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