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天慧眼 守望九天
■黄渝轩 本报记者 刘 敏
轰鸣声由远及近,“千里眼”踏风而来。看,由国产新一代机动雷达组成的预警探测方队惊艳亮相,以威武之姿驶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人民检阅。他们以严整的阵容,向世界展示我国空防安全的实力与底气,向抗战先烈致敬!
1949年9月,我军利用缴获的2部日制旧雷达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对空警戒雷达站。1950年,新中国第一个雷达营奉命组建,我军雷达兵登上历史舞台,担负起对空警戒侦察、防空反导预警、保障航空兵训飞作战等任务。在抗美援朝战争、国土防空作战中雷达兵屡建奇功,被誉为守卫国家空天安全的“千里眼”。
方队领队介绍,此次受阅的装备都是我国预警探测体系的骨干力量。这些装备探测距离更远、技术体制更新、机动能力更强,形成“高、中、低”“远、中、近”全维度立体预警体系,为我军作战力量提供连续精准的预警信息。
乘坐新一代雷达装备车稳稳驶过检阅台,二级上士陈伟心潮澎湃。扎根草原深处,这名大学生士兵能熟练操作多型雷达。
“装备越来越先进,我们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守卫好祖国的蓝天。”陈伟说。负责牵头组建预警探测方队的是多次参加阅兵任务的空军雷达兵某部。近年来,这支部队历经多次编制体制调整,体系运行更加高效,武器装备更加先进,作战部署更加科学。面对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他们推进新域新质作战课题研究,研发模拟训练系统,加速战法训法创新运用。
连续4次参加阅兵的乘载员、一级上士郭延红,对方队名称的变化深有感触。
国庆60周年阅兵,机动雷达方队首次代表雷达兵从幕后走到台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国庆70周年阅兵,预警雷达方队3次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此次阅兵,是他们以“预警探测方队”的新面貌第5次接受检阅。
当兵16年,见证雷达装备一次次全新升级,郭延红分外感慨:“我很荣幸,军旅生涯赶上了雷达兵快速发展的时代。”
铁流滚滚向前,象征着雷达兵紧随时代前进的铿锵步伐;雷达静默无声,诠释着雷达兵枕戈待旦、坚守奉献的精神特质。
受阅队员曹钰杰来自被誉为“雷达兵摇篮”的空军预警学院。该院坚持传承“到边疆去、到艰苦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长期为部队备战打仗服务”优良传统。祖国哪里有需要,雷达兵就扎根在哪里。
将阅兵场当作演兵场,把驾驶室看作战位。曹钰杰激励自己始终保持高昂的奋斗热情,他说:“作为驾驶员,第一次参加阅兵任务倍感荣幸,我不仅要展示好先进的装备,更要展现出‘三到一长期’优良传统传人的风貌。”
近年来,随着新型雷达列装,多个高海拔战位搬下雪山之巅,值班员在海拔较低的主控端就能完成对山巅雷达的全部操控。官兵不用再为对抗恶劣自然环境而分心,有了更多精力专注战备执勤和战斗力提升,战训效益显著提高。
决胜空天,预警当先。组网协同,融入杀伤;灵活机动,即时补网;借力数智,拓展新质……新时代,雷达兵部队紧跟“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空军战略转型步伐,“空中地面结合、固定机动结合、常规新质结合”的立体预警网遍布天地。他们以“最先为祖国按响警铃”的使命感紧迫感,迈开由防空预警向战略预警转型的坚定步伐。
织密天网,守望九天。今天,预警探测方队全体受阅人员,作为雷达兵的优秀代表,向祖国和人民作出庄严承诺:空防有我在,祖国请放心。
(本报北京9月3日电)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