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对抗方队丨电磁利剑 先手制敌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大陆军事      2025-09-04 11:54:21

  电磁利剑 先手制敌

  ■陈文浩 本报记者 李伟欣

  在雄壮的乐曲声中,电子对抗方队缓缓驶过天安门广场。5型16辆造型奇特的新型电子对抗装备一亮相,立即吸引众人目光——

  它们有的方方正正颇为神秘,有的搭载“圆盘”,还有的被形象地称为“大火炬”……受阅装备均为一体式车身,在三色迷彩的映衬下兼具机动和隐蔽效果。

  第一排面基准车驾驶员孟凯精神抖擞,他和受阅队员们展示着我军电子对抗领域在改革强军中结出的累累硕果,展现出新时代革命军人敢打必胜的风采。

  现代战争,通过电磁能等技术手段争夺战场电磁频谱控制权的博弈日趋激烈。此次受阅的装备,全部由我国自主研发,是我军现役电子对抗主战装备,捕获精度高、干扰效果好、机动能力强,具备“侦、攻、防”三位一体电子战能力。

  电波赓续抗战魂,雷霆决胜万里疆。夺取战场制胜先机,一柄柄无形利剑愈铸愈锋利——

  雷达干扰车是先期致盲、伴随侦扰的重要作战力量;电子干扰车集信号截获、频率探测、频谱监视为一体,像一双双千里眼、顺风耳,时刻监控着战场通信频段。

  在无形疆场,这些出其不意、先敌一招的利器,充分发挥侦察跟踪性能好、干扰瞄准精度高、野外机动能力强等优势,成为制胜高端战争的关键力量。

  电子对抗,因战而生、由战而立,应战而进、为战而兴。为应对更加复杂激烈的电子对抗,我军部队历经多轮次调整改革,以“软硬结合、跨域协同、体系制胜”为方向,发展驶入快车道。

  “真好啊!”目睹新型装备驶上阅兵场,许多在电子对抗领域深耕多年的官兵由衷赞叹。对于手中的先进装备,方队第2排面战车驾驶员张海龙倍感自豪:“功能太先进了!”入伍18年来,他数次见证电子对抗主战装备的迭代更新,装备覆盖波段越来越广、作用距离越来越远、捕捉信号越来越多……

  此次受阅的电子对抗方队官兵平均年龄27岁,学历高、素质高、年轻化、技术化的特点十分明显。第3排面的乘载员邹浩然,入伍仅4年就已熟练掌握并运用列装的先进装备。

  当邹浩然乘坐战车接受党和人民检阅时,戈壁深处,他的战友们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基地化训练。近年来,部队加强典型作战场景研究和模拟电磁环境建设,按照实战化练兵要求,全要素全流程开展复杂电磁环境下演训任务。

  伴随着一批批综合素质过硬的电抗尖兵快速成长,“全空域、全时域、全频域、全能域”的作战格局进一步形成,为我军夺取和掌握战场制电磁权提供了坚实支撑。

  雷霆列阵,传抗战薪火;电波织网,护山河无恙。长安街上,铁甲轰鸣滚滚向前,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千里之外,一辆辆电子对抗装备在训练场上疾驰,官兵用手中的装备与无形对手角逐较量。

  装备有形,战场无形;视线有界,壮志无界。光荣受阅,电子对抗方队中最年轻的受阅队员李庭耀忍不住热泪盈眶。“忠诚砺剑刺破迷障,电波织密无形天网,接受检阅无上荣光,电子对抗方阵展露锋芒……”一首由官兵自己谱写的《雷霆刀锋》,唱出了电抗尖兵的豪迈自信。

  激昂的旋律振奋人心,励志的歌词激荡血脉。从深山密林到雪域高原,从远海岛礁到荒漠戈壁,处处有官兵奋战在无形战场的身影。作为“未战先用、全程使用”的新域新质作战力量,他们始终坚守在备战打仗一线。

  伴随着隆隆的轰鸣声,电子对抗方队驶下阅兵场,驶向练兵场。官兵表示,他们将在风险与考验、机遇与挑战中勇毅攻坚,锻造电磁利剑,抢占制高点,捍卫高边疆。

  (本报北京9月3日电)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