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街上的无声对话
■黄 勇
有这样一条长街,它是岁月的记事簿,记载着一个民族发展壮大的风风雨雨和沧桑巨变。
它就是北京的长安街。这条街,东有建国门,西有复兴门,谓之长治久安。刚刚过去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这里滚滚铁流,展现出雷霆万钧的中国力量;这里战鹰掠过,谱写出恢宏壮丽的和平乐章。
“凡兵有大论,必先论其器。”当虎贲远去,当铁流归建,当人们“欣看装备军容盛”,长安街两旁的一些建筑,那些建筑里的文物,常常会与阅兵装备穿越时空,无声对话,“忆我曾长梭标师”……
复兴路9号,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空军武器装备技术厅。
一架悬空的P-51D战机,默默诉说着它参加新中国成立时阅兵的情景。当时,多架从国民党空军缴获的P-51D战机是受阅主力战机,另外还有多架轰炸机、运输机、教练机等。老飞行员任永荣曾叹息道:“很遗憾,都是清一色的外国货。”
时代作笔,白云为卷。还是这片天空,抗战胜利纪念日阅兵这样告慰先辈:本次受阅的空中梯队,按模块化、体系化编组,由先进预警指挥机、歼击机、轰炸机、运输机等组成,基本涵盖我军现役主战机型。这些装备的集中亮相,充分体现中国军队高新武器装备的发展水平,充分展示人民军队制胜空天的强大底气。
东长安街16号,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的第一枚运输火箭的仪器舱旁,1955年钱学森同志与陈赓同志的经典对话,像历史的回音壁,在人们耳畔轰然作响——“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中国人怎么不行啊?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中国人比他们矮一截?”“好极了,就要你这句话!”
车辚辚,长剑行。1984年国庆35周年阅兵,中国战略导弹首次亮相。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35年前的数种型号导弹发展到了数十种型号。这次抗战胜利纪念日阅兵,型号更多更加先进的战略导弹,也是在告慰钱老:东风浩荡剑在手,保家卫国心不忧,大国长剑忠实地守护着这片他深爱的土地。
复兴路9号,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展厅。
我军第一部电台,像一位岁月老人,默默讲述着它的故事。1930年,红军在第一次反“围剿”作战中,缴获了一部无线电台。从此,人民军队有了第一部电台,我军通信事业踏上从无到有、由弱向强的发展征程。
时间从来不语,却又证明一切。这次抗战胜利纪念日阅兵,更加先进且成体系的信息化装备向祖国和人民报告,我军信息通信装备正向网络化、立体化、智能化昂首迈进,已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威慑制衡强敌的重要支撑。
长安街北侧,中山公园南门内。
保卫和平坊,巍然耸立。这座以汉白玉为身,蓝色琉璃瓦为顶,三间四柱,上书“保卫和平”4个鎏金大字的建筑,已在此上百年。
建筑是凝固的语言。从耻辱的写照,到胜利的标志,再到追求和平的象征,保卫和平坊见证了在长安街举行的历次阅兵,也在用我军不断发展的武器装备告诉国人:强国必须强军,强军必须利器。
长安街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
《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胜利渡长江》……纪念碑底座10幅浮雕上手握简陋武器的先辈,还有碑上的万千忠魂,一次次欣喜地瞩望着我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受阅官兵排山倒海走向未来。
浩浩长街,悠悠岁月。绳其祖武,垂裕后昆。用胜利奠基和平,用强大巩固和平,永远是一支军队对使命最好的回答。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