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建立人防工程“蓝图预鉴”机制——
变事后纠偏为事前预防
■窦汝春 郭洪宗
“先前设计的门框尺寸,与人防要求不匹配。”近日,天津市国防动员办公室专业技术人员,在施工图审核中,指出某人防工程设计中的一个问题。如果该问题在混凝土浇筑后的施工阶段才被发现,砸墙返工不仅要追加经费,而且还会延迟工期。
今年初以来,滨海新区多家工程建设单位,受益于国防动员办公室对人防工程施工图的专业把关,及时发现并解决了工程设计中多个问题,既避免了经济损失,又保证了工程质量。据了解,这是滨海新区建立人防工程“蓝图预鉴”机制带来的变化。
“从实际情况看,安排人防主管部门专业技术人员,提前对人防工程施工图进行严格而细致的审核把关十分必要。”滨海新区国动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在梳理2024年人防工程验收数据时发现,尽管最终合格率达到100%,但首次通过率不到70%,超过三成的人防工程建成后需要整改,不仅延长了工程建设时间,而且造成一定的人力物力浪费。
他们经过细致的调查研究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部分设计单位、第三方设计审核单位对人防工程建设标准学习掌握不够到位、实践经验不足,导致人防工程设计不够准确、存在纰漏。“哪里有漏洞,就在哪里补上。”滨海新区国动办党组一班人研究决定,抽调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建设单位报监时,即对人防工程施工图进行技术把关,将问题解决在开工之前。
“因为前移了审核关口、抓住了工程设计这一环节,所以我们把这项机制称为‘蓝图预鉴’。”滨海新区国动办工程室负责人邓有杰告诉笔者,他们在从事人防工程审核工作超过10年的技术骨干中,遴选出5名精兵强将,组成预鉴小组,担负工程施工图的把关任务。
管线碰撞、轴线偏差、过滤设备预埋位置有误……一开始,预鉴小组通过一份份《“蓝图预鉴”服务意见书》,将一些人防工程施工图中存在的问题一一指出。后来,他们又运用三维立体模型,对各类问题进行形象剖析,并说明每类问题违反了哪条规定、具体应如何改正,让工程设计、建设单位人员心服口服。
根据预鉴小组的梳理总结,滨海新区国动办列出人防工程设计常见问题清单,汇总12类、45个问题,供设计单位参考借鉴。针对这些问题,他们还组织研发了智能化辅助审查系统,依托这一系统,设计单位可借助AI技术,自动识别图纸中出现的常见问题。
“以往怕检查,如今盼检查。”某工程建设单位总工叶建谈道:“蓝图预鉴”机制不仅帮助建设单位规避了风险,节省了成本,而且提高了人防工程设计人员的业务技能。与叶建一样,相关工程设计人员对人防工程的建筑要求和施工标准越来越熟悉、把握越来越准。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