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兵人手记丨艰苦奋斗精神这一课怎么上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大陆军事      2025-09-18 13:16:26

艰苦奋斗精神这一课怎么上

■第72集团军某部“南京路上好八连”指导员  崔  凯

“潜水训练是我最期待的课目,凭啥不让我参加?”

前不久,偶然间听到战士私底下的一句吐槽,我的内心一下子警觉起来。说这话的,是新调入连队的战士小许。新同志是八连火炬的传承者,怎么刚来连队就有怨言,如果不能及时妥善解决,很容易影响连队建设成效。

我第一时间找到潜水教练员周小龙,他却告诉了我这件事的“另一个版本”:小许平时训练不积极,多个课目训练都会往后靠,唯独潜水训练,因为有补贴才往前凑。教练员考虑到小许岸上训练不达标才没有让他潜水。

作为“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官兵,不仅要各项技能样样精通,更重要的是连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绝不能丢。曾经,八连的老前辈们在繁华的南京路上站岗,面对诱惑不为所动。现在,我们条件好了,更应该永葆本色,保持一名新时代军人应有的担当和觉悟。

如何给新同志上好传承艰苦奋斗精神的第一堂课?我深知一味地说教没法真正走进战士的内心,若不尽快解决问题又担心不良风气蔓延。思来想去,我有了办法。

一个休息日,连队按照传统,在驻训的村头搭起点位,免费为村民开展理发、补鞋等公益服务。这既是连队坚持了几十年的优良传统,也是每一名八连官兵必须经历的精神洗礼。我特意叫上小许,让有一定理发技术的他承担理发任务。

在服务点,看着等候在那里排成长队的群众,小许起初还有些不情愿。后来,随着理发的人越来越多,在群众一声声发自肺腑的感谢声中,小许的脸上渐渐绽开了笑容。抬头望去,其他战友们也都在忙着理发、补鞋、修理,大家的脸上满是欣喜和自豪的神情。

一上午时间,小许服务了20多位群众。回去的路上,我给他算了一笔账:按照市场价来算,他理发的钱已经超过一次潜水训练的补贴,虽然连队坚持开展为民服务活动40多年,没有一分钱的经济收益,但收获的精神财富是无价的。

小许低着头默不作声,我能感到他已经有所触动。当天下午,我把小许叫进了连史馆。屋里很安静,那些老物件在展柜里默默诉说着过往。

我指着一件打满补丁的旧床单问他:“猜猜这是谁的?”他摇摇头。我告诉他,这是咱们连一位老指导员用过的。那时国家经济条件已经有所好转,老指导员不追求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却多次为扶贫助学、抗洪救灾等公益事业慷慨解囊,这就是老一辈八连人的境界。

这样的故事在八连的历史上比比皆是,小许盯着那些老物件,眼神从最初的不解,慢慢变得专注,最后低下头,久久没说话。

自那往后,小许的变化大家有目共睹:武装越野,他咬着牙跟上班长的脚步,成绩从垫底一点一点往上挪;攀登训练,他手上的老茧长了破、破了长,可看着计时器上的时间越来越短,眼睛里开始有光了……更重要的是,小许整个人的精气神不一样了。那是一种拼尽全力后的痛快,一种赢得战友认可的骄傲,一种真正融入这个钢铁集体的踏实感。

其实在生活中,像小许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但八连前辈们就是能将“拒腐蚀,永不沾”的定力,转化为训练场上“军事好,如霹雳”的干劲,最终练就了敢打必胜的“钢筋铁骨”。“艰苦奋斗”短期来看似乎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效果,可未来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不久后,当小许的考核登记表再次摆到我的面前时,我欣喜地看到,他的各项成绩都有了长足进步,具备了实潜的资质。

小许第一次潜水那天,我全程在岸上等待。1个多小时过后,他成功完成任务,冒出水面。四目相对的那一刻,我们的脸上同时露出了笑容。

(陈大帅、解放军报特约记者童祖静整理)


作者:崔 凯等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