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军老兵”王友民—— “用自己这团火,点燃一个又一个火把”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大陆军事      2025-09-22 15:42:30

“拥军老兵”王友民——

“用自己这团火,点燃一个又一个火把”

■谭  燕  

  王友民(左一)到延安八一敬老院慰问老兵。

初秋清晨,阳光掠过陕西省渭南市容厦双拥展览馆内的浮雕墙,鬓角泛白的王友民站在展柜旁,凝视着里面陈列的军功章、证书和信件等展品。

王友民,陕西省爱国拥军促进会秘书长。40多年来,他热心拥军和公益事业,为380余名军属和退役军人提供就业岗位,帮助1380余名退役军人走上创业之路,先后获评“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全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先进个人”等,2022年当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

1964年出生的王友民,是听着渭华起义故事长大的。课本里黄继光堵枪眼的插图、村里老人口中八路军东渡黄河的壮举,都在他心里播下“军装梦”的种子。成年后,王友民曾报名参军,却因身体原因未能如愿,成为他一生的遗憾。

谈起对军人的情感,王友民讲起一件往事。1983年秋天,他与工友在山林中迷路。危难时刻,是一名叫李成祥的退役军人伸出援手,不仅管吃管住,还帮他们凑足路费。这份恩情一直深埋王友民心底。

“军营是我心驰神往的地方,虽然无缘成为其中一员,但能够为他们做点事,也算是离梦想更近一步。”王友民说,1984年底,他筹资办起印刷厂。一次为部队送印刷品时,无意间听到两位军嫂因随军后找不到工作而苦恼。

“让军嫂到我厂里上班吧!”经过一夜深思,第二天王友民找到部队领导,提出接收部分军属就业的意愿。很快,3名军属到他的印刷厂工作。后来,听说还有3名军属需要安置,他又主动接收进厂。

随着印刷厂规模扩大,王友民陆续解决了驻军部队不少军属的就业问题,并多方协调解决军人子女就学难题。在日常工作中,王友民发现一些退役军人缺乏求职技能,便在公司物流园区建起培训中心,并定期邀请各行业专家,免费为退役军人开班授课。

“军人在前方保家卫国,我们要做好后方保障,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这是王友民常挂在嘴边的话。即便企业发展遇困,他也从未停下拥军的脚步。

“时代变了,拥军也要跟上趟。”从经济支持、文化浸润到科技赋能,王友民的拥军路始终与时代同频。

为激励官兵练兵备战,他设立“爱军精武奖励基金”“民兵预备役奖励基金”;为丰富部队官兵业余文化生活,他捐资为驻军部队建设活动场所、完善训练场地,并组建“双拥”军乐队和锣鼓队,常态化开展双拥活动。

1998年,王友民与渭南军分区签订军民共建协议,在市区主干道朝阳大街打造双拥文明示范街区。如今,朝阳大街基础设施齐备、卫生整洁、环境优美,被命名为“军民共建大街”,大街两侧的公交车站,常年设置双拥工作宣传专栏,全方位宣传国防知识。

进入新时代,王友民将拥军重点转向科技领域。他与驻军部队签订平战联合保障协议,在为部队捐赠一些家电设备外,还专门聘请专业团队上门,定期为官兵开设科技课程,进行操作培训和技术服务。

“目前,我们企业80%以上的员工是退役军人或军属。军人的忠诚、担当,同样是企业的宝贵财富。”王友民说。

陕西容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妇联主席查敏,父亲和公公都是军人。除了正常工作,她跟着王友民一起开展拥军活动。查敏说,王友民就像指路人,带大家一起走在拥军路上。

2023年6月,王友民投资建成总面积6500平方米的渭南容厦双拥展览馆,面向全社会免费开放。几年来,容厦双拥展览馆每年接待参观游客3万余人次,在全民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拥军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我想用自己这团火,点燃一个又一个火把。”在双拥展览馆里,王友民的话语坚定有力,“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希望能有更多人投身爱国拥军工作,支持军队建设,弘扬拥军优属光荣传统,让爱国拥军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受访者供图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