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办红色展馆的耄耋老兵姚华亮——
“为红色传承贡献力量,我觉得很荣幸”
■杨春景
姚华亮(右一)为学生讲述红色故事。
白墙黛瓦、潺潺流水。走进有着“一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之称的安徽省休宁县汊口村,一座由86岁退役老兵姚华亮依托自家老宅,建起的红色国防教育展览馆矗立在青山绿水间。馆内展陈着的红色老物件,都是姚华亮60多年来一件一件收集起来的。
新中国成立后,姚华亮考进西北某兵工厂当技术员。1961年,部队去厂里招兵,姚华亮听到消息后当即报名,顺利成为一名工程兵。
服役期间,姚华亮曾两次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他因此深受鼓舞,开始有意识收集一些红色老物件。从企业退休后,姚华亮更是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其中,一有空就会骑上自己的三轮车到周边各个村庄、社区去“淘”老物件。
有一次,姚华亮听说附近的收购站老板手里有一份1951年的旧报纸,他连续7天帮老板整理废品,最后用3筐橘子换回这份泛黄的报刊。
寒暑交替,姚华亮积累起好几箱的红色老物件,其中有纪念章200多枚,相关资料上万份。2012年,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红色历史,他萌生了在家办展的念头。
因为缺少场地,姚华亮腾出自家两层老屋,仅留一处16平方米的空间用于居住,其余空间全部改成展厅,红色国防教育展馆的雏形就此诞生。
建展馆、搞活动,到各地巡展,房屋翻修等都要花钱。钱不够用,姚华亮便和老伴省吃俭用,通过种菜、采茶、收废品补贴。一次,隔壁邻居看到姚华亮一家生活俭朴,纳闷地问他:“你都退休了,还这么辛苦,图什么?”姚华亮说:“就是不想埋没了这些老物件。”
2013年底,姚华亮的红色国防教育展览馆正式开馆,免费对外开放。展馆分区设有展板100多块,图片3000多张,资料100多册,相关史料1万余份,实物10余类数百件。每年有数千名周边群众和中小学学生来参观展览,展馆已成为当地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阵地。
2021年,为了更好满足群众参观需求,在镇里支持下,当地以汊口村老村委会办公点为新址,打造了东临溪镇红色文化展示馆暨姚华亮红色工作室,分伟大领袖、红色日记、南湖红船故事、志愿宣讲等系列展出。驻军部队也专门为展馆制作牌匾,展览馆越发像模像样。
每逢“七一”“八一”、国庆等重要节日和纪念日,姚华亮都会带着自己精选的一些藏品走进街道、社区、学校开展国防教育。政府部门和驻军部队也时常前往展览馆开展活动。
2016年,在筹备“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专题展时,姚华亮突发急性胰腺炎住院。病情稍稳,他便说服家人提前出院,带着未拆线的伤口组织布展。开展当天,200多名参观者挤满小院,汊口村歌舞队高唱《十送红军》。看到这一场景,姚华亮欣喜不已。姚华亮的老伴回忆道:“当时他疼得直冒冷汗,完全忘了自己还是个开刀未愈的病人。”
近年来,姚华亮获评“最美拥军人物”“安徽好人”等。86岁的高龄,本应颐养天年,但他仍坚持为国防教育发光发热。清晨,常能看见这位耄耋老人擦拭展柜的身影,如同当年在部队擦拭钢枪一般。
最近,姚华亮房间内的桌上,多了一本手工制作的新册子,这是他和老伴每天从厚厚的报刊和宣传画册中寻找的有用资料。
“在老兵的字典里,退役从来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航。”走出这座乡村展馆,姚华亮指着一群正在敬礼的红领巾说道,“红色精神传承是代代相传的事业!为红色传承贡献力量,我觉得很荣幸。只要还能动,我就要尽己所能,坚持把这件事做下去。”
受访者供图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