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某支队注重发挥红色资源铸魂育人作用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大陆军事      2025-09-23 10:07:24

海军某支队注重发挥红色资源铸魂育人作用——

共享教育资源 打造精品好课

■黄盛涛  金涵宇  解放军报记者  向黎鸣

“80多年前,苏浙皖地区连绵的丘陵间,新四军将士一次次抵御日军侵略,将奋勇抗敌、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深深镌刻在这片土地上。”日前,海军某支队广西舰和安徽舰,共同组织一场以“传承红色基因、建功远海大洋”为主题的教育课。

广西舰学习室内,安徽舰战士张嘉泽作为主讲人率先发言,为两舰官兵动情讲述新四军将士在皖南山区浴血奋战的感人故事。

“我军的发展壮大史,就是一部充满光荣与热血的英雄史。”该支队领导介绍,他们注重发挥红色资源铸魂育人作用,深挖部队红色历史、共享红色资源,大力培塑官兵英勇顽强、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他们还与部分省市红色场馆建立教育合作机制,拓展运用当地红色资源,探索走开“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联教共育路子,有效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作为新型舰艇,广西舰和安徽舰入列时间较短。此前,该支队围绕“如何搞好红色教育”组织专题调研时,广西舰和安徽舰的教育骨干们不约而同提出一个问题:既缺乏引以为豪的厚重舰史,也没有生动感人的英雄故事,开展红色教育时常感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一情况引起该支队党委一班人的重视。“红色历史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他们研究决定,积极拓展教育资源,探索“开门搞教育”的方法路子。在充分挖掘支队红色历史的基础上,他们主动与广西、安徽等地红色场馆联系,将当地红色历史作为生动教材,搬进支队党史军史学习和红色教育课堂。他们还指导所属舰艇按照年度教育方案,结合各舰实际情况灵活开展“共上一堂课、同学一段史”活动,集中优质资源打造精品教育课。

前不久,该支队组织实战化训练。图为编队航行。 顾 浩摄

“联教共育机制的推行,有效解决了教育资源不足、教育手段单一等问题,提升了教育课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激发了官兵参与教育的积极性。”该支队政治工作部领导告诉记者,以广西舰为例,他们不仅与安徽舰联合开展红色教育,还结合大项任务动员、重大节日等时机,与广西多家红色场馆联合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一次任务前,广西舰远程连线广西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携手组织一场“赓续红色血脉、争当红色传人”教育活动,引导官兵在感悟先辈精神中坚定完成任务的信心决心。

红军长征路线图、脚山铺阻击战模拟场景、油画《浴血湘江》……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革命文物,让屏幕另一端的广西舰官兵全面回顾了湘江战役的历史过程和壮烈场景。

活动接近尾声,广西舰干部陆鲜苹趁热打铁,组织官兵畅谈心得体会。“在我的家乡,至今仍流传着一首民谣:英雄血染湘江渡,江底尽埋英烈骨;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广西籍战士覃冰锋主动发言,“我们要学习革命先辈英勇无畏的精神,逢敌敢亮剑、遇难勇攻坚,做到‘钢多气盈骨更硬’,扛起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担当。”

共享教育资源,打造精品好课。翻看该支队思想政治教育计划,记者看到,探索推行“开门搞教育”以来,该支队所属舰艇借鉴广西舰和安徽舰的做法经验,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探索联教共育新路子,教育引导官兵进一步筑牢思想根基、增强奋进动力。

不久前,该支队沂蒙山舰邀请“沂蒙新红嫂”朱呈镕登舰,为官兵讲述战争年代“沂蒙红嫂”的故事。抗战期间,沂蒙老区15.5万余名妇女先后以不同方式掩护了9.4万余名革命军人和抗日志士,4.2万余名妇女参加了救护八路军伤病员的工作,共救助伤病员1.9万余人。

一次实战化训练中,沂蒙山舰突遇险情。危急关头,坞舱保障班班长石浩臻带领班组成员,克服困难成功排除故障,保证后续任务顺利进行。石浩臻告诉记者:“作为沂蒙山舰的战士,弘扬传承沂蒙精神的最好方式就是练强打仗本领,始终做人民信赖、人民拥护、人民热爱的子弟兵。”

采访期间,记者在该支队多艘舰艇上看到,他们在探索“开门搞教育”过程中,注重把传承红色基因与培育战斗精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等结合起来,持续锤炼官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血性胆气。

在徂徕山舰,官兵自制“战史展柜”,将见证过革命先辈战斗历程的军用水壶、作战地图等老物件陈列其间,激励大家时刻牢记军人的使命职责。该舰领导介绍,每逢新兵和新干部上舰、大项任务动员等时机,他们都会组织官兵到“战史展柜”前重温英雄故事、鼓舞战斗意志。

太行山舰通过视频连线方式,与河北省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山西省武乡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等联合开展红色教育,引导官兵在回望历史中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激发“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的钢铁意志和战斗精神,增强立足岗位建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日前,一场联合训练在某海域展开,由广西舰、龙虎山舰、沂蒙山舰组成的联合编队,围绕复杂海况条件下的重难点课题展开专攻精练,多项战法训法得到检验。


作者:黄盛涛 金涵宇 向黎鸣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