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校丨一群新学员的“青春微镜头”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大陆军事      2025-10-14 08:17:55

    一群新学员的“青春微镜头”

    ■康 集 席方丹 郑思源

    国防科技大学新学员进行队列训练。岑孟函 摄

    训练间隙,队干部与新学员谈心。胡孔奕 摄

    国庆假期,星城长沙,国防科技大学校门前,前来拍照“打卡”的人络绎不绝。

    他们之中,有许多是眼中写满憧憬与期待的新学员。

    这座标志性的校门,不仅是一处建筑,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承载着一代代年轻人的从军理想与强国梦想。

    镜头掠过一张张年轻的面庞,新学员们目光炯炯、身姿挺拔,眉宇间既有青春的飞扬,也镌刻着初入军校的坚毅与纯粹。

    透过这些洋溢着朝气与希望的“微镜头”,我们看到一名名年轻学员的成长,更看到一幅幅强军事业热血传承、使命相接的生动图景。

    微光——

    “在心中埋藏了多年的种子,在这一刻生根发芽”

    “第3张照片终于补齐了。”站在校门前,来自四川雅安的新学员刘源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嘴角扬起一抹得偿所愿的笑容。

    刘源小心翼翼地从背包里取出一个略显陈旧的信封,里面整齐放着两张与校门的合影。照片中的他,眼神明亮而坚定。相机镜头定格的画面,也为这个少年留下真实的追梦见证。

    时间回溯到几年前。一个夏日的午后,刘源在手机上刷到一条关于国防科技大学的短片。视频中,学员们在实验室里专注地操作着设备,仿佛每一双手都在触摸着未来的脉搏。

    那一刻,刘源被深深吸引。也是从那一刻起,报考国防科技大学的梦想,如同一粒种子,在他心底种下。

    高中前两年的每个暑假,刘源都会让父母带他去一趟长沙,到国防科技大学看看。从雅安到长沙,跨越千里,他们需要先乘坐2个小时汽车到成都,再转乘7个小时高铁。

    一路辗转,刘源从未感觉辛苦。对他而言,这并非只是一次旅程,更像是一场神圣的奔赴。

    进入高三,压力如潮水般涌来。无数个深夜,当自己被题海压得喘不过气时,刘源就会取出那两张照片,凝视其中那个一次次远道追寻、目光坚定的自己。

    “你要愿意相信,就一定能够做到!”照片无声,却有一股力量涌动心底——梦想,真的只差最后一步。

    就这样,怀揣着“一定要上国防科大”的信念,刘源走过了高三那段苦读岁月,收到了心心念念的录取通知书。

    如今,刘源再一次站在校门前,镜头将他与校门第3次定格。这一次,他不再是匆匆过客,真正成了这里的一员。那颗在心中埋藏了多年的种子,在这一刻生根发芽。

    如果说,激励刘源一路走来的,是与梦想“同框”的照片;那么对于新学员史捌懿而言,考入军校的动力,则来自于一份与生俱来的情怀。

    训练间隙,坐在同学中间,史捌懿神情专注,为大家讲解着某型装备的性能参数和优缺点,条理清晰、娓娓道来,俨然一位经验丰富的“小教员”。

    似乎,史捌懿与这支军队的缘分,从他出生那一刻就已注定。8月1日,是他的生日。名字中的“捌懿”,既纪念这个光荣的日子,也寄予了一份传承的期望。

    这份期望,悄然浸润着他的整个成长历程。打开电视,最吸引他的就是那些讲解装备的军事节目;在他的课外书里,最多的就是军事杂志。他最珍爱的玩具,是一辆迷彩小吉普车,那也承载着他最初的从军报国梦。

    今年夏天,这个军事迷真正成了一名军人。那份热爱,也正化作他肩头沉甸甸的责任。

    微风——

    “从迈进校门的第一步起,就已经被寄予厚望”

    微风拂过香樟树的叶梢,窸窣作响。

    踏入校门的那一刻,新学员姜凯感觉自己的心跳越来越快,而且一下比一下清晰,一下比一下响亮。

    “就像闯进了未来。”姜凯说,第一眼看到的是无人驾驶巴士在校园中平稳穿梭,一股科技感十足的清风扑面而来。

    今年,该校将“科技迎新”作为主题,为新学员开放高科技实验室,展出无人智能科技成果,安排他们体验磁悬浮列车,更由各学院院长亲自为他们介绍专业,让学员们从入学第一天起,就触摸前沿科技的脉搏。

    走进某教学示范中心,姜凯第一次有了目不暇接的感觉:智能机械臂按照学员输入的指令精准作画,勾勒出教学楼的轮廓;一旁的机器人流畅弹奏着钢琴曲,还不时转向围观的新学员,俏皮地“比心”互动……姜凯情不自禁地走到交互式投影桌面系统前,尝试用手指“隔空”拖拽三维模型。

    那一刻,姜凯感到,“科技”两个字前所未有地具象起来——它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仪器运行时的轻微嗡鸣,是屏幕上跳动的数据光点,也是可触可感的梦想边缘。

    姜凯的嘴角不自觉地扬起,内心充满期待——从这里开始,他与科技的距离不再遥远。

    站在参观的队伍里,新学员陈明宇显得格外醒目,身姿挺拔、动作协调——这是习武多年留下的印记。

    入学之前,陈明宇已经是一个小有名气的“武术少年”。他从8岁开始习武,拿过省级武术冠军,一段练剑的视频曾在网络热传,获得大量点赞。那时候,就有网友在他的视频下留言:“报考军校吧,那地方适合你。”

    可真正迈进校门时,陈明宇心中仍有一丝不安:在这所以国防科技闻名的高校,自己这一身拳脚功夫,是否还有用武之地?

    让陈明宇没想到的是,学校不仅为他们提供了一流的教学资源,更为他们搭建了自由施展的空间。报到当天,学校组织基层俱乐部招新:定向越野、射击、搏击、特战,硝烟味扑面而来;军乐、民乐、电声乐队轮番登场;播音、摄影、辩论、话剧,优秀作品接连展播。传统与现代、体能与文化,在这里和谐交融。

    陈明宇径直走向武术俱乐部展位。一位学长正在演示长拳,动作刚劲、节奏分明,引来阵阵喝彩。陈明宇的目光紧紧追随那一招一式,再难移开。

    和陈明宇一样,许多新学员都在招新现场找到了丰富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仅招新首日,该校100余个基层俱乐部就收到近千份申请——一股朝气蓬勃的新活力,正在校园涌动。

    “高端的科技、多彩的文化,让我热血澎湃。”陈明宇说,“在这里的所见所闻、所感所触,无一不在告诉我们:从迈进校门的第一步起,就已经被寄予厚望。我们,正在踏向一条通往未来的路。”

    微声——

    “你站在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坚定前行的方向”

    九月的长沙,暑气未消,热浪翻腾。

    该校战术训练场上,新学员王平帅全身紧贴地面,在沙地上快速匍匐前进。汗水顺着脸颊滴落,手腕也已被砂石磨破,但他没有丝毫停顿。

    “19秒8,优秀!”帮训班长郭伦杰高声报出成绩,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这个曾经让他一度感到头疼的年轻人,如今已成为同批学员中的佼佼者。

    新训开始不久的一个夜晚,郭伦杰刚汇报完工作,正要返回宿舍,发现学习室的灯还亮着。

    推门走进,郭伦杰看到王平帅一人坐在桌前。他上前问道:“训练这么累,还不抓紧时间休息?”

    王平帅站起身来,略显急切地说:“班长,白天抽不出时间学习,只能晚上给自己‘开小灶’。”

    犹豫片刻,王平帅也将自己压在心底许久的困惑道出:当初报考国防科技大学,是向往这里深厚的学术底蕴和科研环境。可如今每天不是整内务就是练体能、站军姿,几乎接触不到专业知识。这样的生活,让他一时间找不到方向。

    这番话,也让郭伦杰仿佛看到了两年前的自己——那个同样怀揣科技强军梦,同样在新训生活之初感到迷茫的年轻人。但两年的军校生活让他明白,新训时那些看似枯燥乏味的训练,正悄然塑造着一名军人必备的筋骨。

    “你期待的都会实现。”郭伦杰以自身经历告诉王平帅,“但别忘了,我们首先是一名军人。新训,是打牢军事素养、锤炼军人作风的关键阶段。这些,才是支撑未来的根基。”

    王平帅的目光渐渐清亮。那一刻,仿佛有一束光,照进了他的内心。

    像王平帅一样,许多刚踏入军校的年轻人,都曾经历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他们怀抱憧憬而来,却也会在新训单调的节奏中感到彷徨。帮助他们拨开迷雾、找正方向,正是这些帮训干部骨干的职责所在。

    “今天,我们聊聊当初为什么选择军校?”某新训队队长陈雄站在讲台上,抛出了这样一个话题。

    随着新训强化训练逐渐推进,不少新学员眼中的兴奋逐渐被疲惫和迷茫取代。陈雄敏锐察觉这一变化,精心准备了一堂“初心分享课”,希望用彼此的初心,重新点燃他们内心的火焰。

    课堂上,大家发言踊跃。有人谈科技强军的理想,有人坦言自己从小就向往军旅,也有人只是想来体验一种不一样的人生……交流中,陈雄又一次看到了这些年轻人眼中闪烁的光。

    但陈雄也注意到,坐在角落的新学员徐晨晔始终沉默。课后,他找到徐晨晔,询问他的想法。

    “队长,我的初心没有身边战友那样高尚。”徐晨晔低声说,“我考军校,只是想让父母骄傲。”

    陈雄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温和却坚定:“你为何而来不重要,重要的是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你站在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坚定前行的方向。”

    这句话,让徐晨晔陷入沉思。他开始苦练硬功,基础不行就加练,技能不会就苦学,不仅走队列姿势最正,喊呼号声音最响,连最不愿意叠的被子也开始棱角分明。参加考核时,他的训练成绩全部达优。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经过几十天的磨砺摔打,和徐晨晔一样,每名新学员都在悄然发生着转变。他们褪去青涩破茧成蝶,在成长路上逐渐有了军人模样。

    每个人选择军校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在这里的每一次拼搏、每一声呼号中,都让他们有了不约而同的感受——个人的初心,正在与一种更宏大、更崇高的价值相连。


作者:康集 席方丹 郑思源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