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心绣球草鞋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军史钩沉      2025-10-23 08:13:33

  红心绣球草鞋

  ■赵利鑫 杨 舒

  1934年10月的于都,秋意渐浓。于都河像一条素白的绸带,在暮色中静静流淌。

  黄昏时分,秋风卷着水汽掠过河面,几座浮桥已经悄然架起,集结的队伍打破了河畔的宁静。中央红军即将从这里踏上长征路。乡亲们簇拥在河岸,用最朴素的方式为红军送行。煮熟的鸡蛋、热腾腾的红薯、竹叶包的饭团、新纳的鞋垫……被一次次塞进战士们的口袋。

  “一定要回来啊!”乡亲们的叮嘱声,带着不舍,更带着期待。

  人群中,春秀的眼睛在攒动的人影中急切搜寻着。终于,她看见了那个熟悉的身影——谢志坚。此刻的他身扛长枪,穿着一身军装,透着军人的英气。自14岁在家乡参加革命,从儿童团团长到侦察员,再到红1军团第2师政治委员刘亚楼的警卫员,谢志坚早已不是当年的毛头小子。在春秀眼里,此时的谢志坚,不仅是一名红军战士,也是值得自己托付终身的人。

  经过两年的相恋,他们早已约定:等到革命胜利,两人就结婚。可此刻相见,千言万语都堵在了喉头。春秀挤到谢志坚面前,一把抓住他的胳膊,一声“志坚哥”刚出口,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落下。

  “春秀,别哭。”谢志坚紧紧握住她的手,“红军一定会回来,我也一定会回来。等我们胜利了,我就来娶你!”

  “嗯,我等你,一定等你!”春秀抹着泪点头,把怀里的茶叶蛋、米果一股脑塞进他的衣兜,直到再也塞不下。最后,她从布包里掏出亲手编织的草鞋,塞到谢志坚手中,转身就跑开了,不敢回头。

  谢志坚望着手中的草鞋,心头猛地一热。这草鞋编得格外用心:针脚细密周正,不仅有厚实的鞋底,还精心编出了鞋帮;用料是柔软的黄麻,麻线里还细心地捻着布条。他瞬间懂了,这不是普通的草鞋,这是春秀留给他的思念啊!

  “春秀,我一定会回来的!”望着春秀远去的背影,谢志坚在心底重重许下承诺。

  几天后,于都河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月光洒在河面,为这条承载着希望、见证了离别的河流,镀上一层银辉。

  带着草鞋,谢志坚踏上了漫漫长征路。白天,他把草鞋绑在腰间,仿佛能感受到春秀的心跳;夜晚,他把草鞋抱在胸前,就像春秀在身边默默陪伴;冲锋前,摸摸腰间的草鞋,浑身便涌起使不完的劲;宿营时,望着草鞋,春秀的笑脸就浮现在眼前。

  金沙江畔,谢志坚看着百姓摇着船送红军渡江的场景,想起于都河畔的春秀。他将草鞋穿在脚上,一股暖流瞬间涌遍全身,仿佛听见春秀在说“志坚哥,小心些”。强渡大渡河时,形势十分凶险,谢志坚再次穿上这双草鞋,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他和战友们呐喊着向前冲锋……

  一个接一个硬仗,这双草鞋陪伴着谢志坚一次又一次闯了过来。

  长征胜利了!抗战胜利了!解放战争胜利了!新中国成立了!1951年秋天,谢志坚终于踏上了回乡的路。

  他再次站在燕溪村那座熟悉的草屋前,声音因激动而颤抖:“春秀,我回来了!”

  门“吱呀”一声开了,一盏油灯照亮了一位老妪的脸。“坚娃?真的是你?”老人的声音里满是惊喜。

  “娘,春秀呢?”谢志坚急切地问。

  “春秀她……”老人的眼泪瞬间涌出。“红军走后,春秀也跟你一样参加了革命。可就在于都即将解放的前几天,春秀为保护革命同志被反动派残忍杀害了……”

  草鞋还在,做草鞋的人却已经牺牲。后来,于都河畔建起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一个展柜里,那双黄麻编织的草鞋静静陈列着,鞋头上多了一对鲜艳的红心绣球——那是谢志坚后来亲手缝上的,是对春秀的纪念。

  此后,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人们有时会看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独自站立在展柜前,久久凝望。灯光透过玻璃洒在草鞋上,温柔地笼罩着这段动人心魄的爱恋,也照亮了一代代人心中的长征精神……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