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延安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军史钩沉      2025-10-24 09:22:51

  望延安

  ■院 浩

  有一瞬间,我竟不知该如何向孩子们解释。

  我曾向他们描述的陕北——那个我从书中读到的陕北,是一片古老而贫瘠的黄土地。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就诞生于此。关中平原的沃土被群山河流阻隔,未能延伸至此;而亚洲内陆南下的冷空气却如刀锋般年复一年地雕琢,将大地刻成千沟万壑、黄土遍野。

  缺水使得贫瘠的土地只能生长小米与黑豆,这里也因此成了军阀不屑一顾的边缘之地。老照片上,那座矗立于秃山顶峰的唐代宝塔,宛如一位苦修的僧人,无声诉说着千年的困顿与无奈。

  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抵达陕北。蒋介石闻讯大喜,认定此地人稀地薄,红军断难立足。初期情形确如他所料,毛泽东同志率党中央初到时,连安置都成问题,不得不向红15军团的徐海东借钱。徐海东二话不说,将军团军费留下2000块大洋,另外5000块大洋悉数上交中央。尽管有了这笔“救命钱”,中央红军的日子依然捉襟见肘。穿着打补丁衣服的中国共产党领袖,栖身于简陋窑洞,时常为粮食补给精打细算。

  幸而,这是一支历经长征淬炼的队伍。他们胸怀炽热的革命理想,对生活的艰苦极少计较。红军战士很快习惯了小米与黑豆的滋味。观察中国局势的人们惊异地发现,尽管蒋介石屡次调集重兵“围剿”,共产党却并未如他所愿般倒下,反而在这片黄土地上倔强地扎下了根。

  一位名叫斯诺的美国记者走遍这片红星照耀的西北角后,写下了这样的观察:“他们每至一处,便立即着手经济建设,力求自给自足。仅凭这一点,就足以支撑他们据守根据地,突破敌人的封锁。”在吴起镇,斯诺甚至目睹了克服重重困难、顽强运转起来的红色工业雏形。

  红色的理想,如同神奇的催化剂,注入这片贫瘠的土地,自此开启了改变历史的进程。唯物主义的革命者甘愿忍受艰苦,但民族独立与革命胜利,终究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时局骤变,无数共产党人告别延安奔赴抗日前线,陕北由此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的“大后方”。战争加剧了物资匮乏,封锁并未因国共合作而完全解除,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便成为唯一出路。

  延安革命纪念馆里,一组特殊的“文物”吸引了我的目光——《怎样种好谷子》《怎样种棉花》《怎样养羊》……这是红色农业专家编写的科普手册;中共中央的《解放日报》上,也适时刊载着各种重要的农副业生产技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不会空谈生产力,他们以最朴实有效的方式,传播和实践着科学知识。

  当然,改变命运仅靠普及知识远远不够,根本在于能有效组织起蕴藏于民众之中的伟大力量。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中,万千党员与人民群众一起摇起纺车、挥汗耕耘;毛泽东、朱德亲笔签名的奖状颁给了生产标兵;成建制的八路军官兵更是开进南泥湾,以“一把镢头一支枪”的豪情,向昔日的荒山野岭宣战……仅有150万人口的陕甘宁边区,供应救国公粮逾百万石,组织150万头(匹)牲畜运送物资,制作军鞋20多万双,创造了抗战史上的奇迹。

  这片土地或许天生贫瘠,却绝非注定永远落后。一旦被先进政党有效组织,其迸发出的力量足以翻天覆地。红色陕甘宁边区便是绝佳例证。而在更广阔的敌后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在伟大的抗战洪流中,依靠这种组织起来的伟力,最终汇聚成淹没侵略者的汪洋大海。

  今天,当我真正踏上这片土地,一种沧海桑田的震撼扑面而来。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延安。从南泥湾机场降落的那一刻起,关于黄土与贫瘠的固有印象便被彻底颠覆:耀眼的翠绿覆盖了山脊沟壑,玉米在地里茁壮生长,路边的观赏植物整齐而美丽——唯有俯身轻轻拨开枝叶,那印象中的黄土才隐约显露。

  一位“60后”的村镇干部告诉我,荒凉的黄土高坡早已成为历史:新中国成立后遍地兴修水利;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政府推行封山育林;党的十八大以来又掀起新农村建设热潮……陕北的面貌,在时代浪潮中一次次换了新颜。“敢教日月换新天!”念出这句诗时,这位老党员脸上写满了沧桑与自豪。

  那么,我们该如何向孩子们解释今日的黄土高原呢?高速公路旁的山巅,高耸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巨幅标语。我蓦然想起当年美国记者托马斯·亚瑟·毕森在笔记中记下的1937年延安印象——

  “……延安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胸中激荡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在那个环境里,个人私欲必须向崇高的理想折腰。为了共同的事业,人人平等,官兵一致,他们齐心协力、顽强奋斗,共享着精神追求带来的无比充实。”

  这,便是能够改天换地的答案!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