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鱼雷技术发展浅析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兵器大观 > 海战      2025-10-29 15:03:54

  现代鱼雷技术发展浅析

  ■王奕阳 周家伟  

TP47鱼雷海上发射测试。

  今年上半年,瑞典国防装备局宣布完成TP47鱼雷在快速突击艇上的发射测试。TP47鱼雷是瑞典研制的新一代轻型鱼雷,采用电池供电,最低航速35节(约65千米/小时),主要用于浅海和近岸作战,攻击水下和水面目标。

  鱼雷是现代海战中不可或缺的作战利器,被喻为舰艇的“水下克星”。近年来,在多项新技术的支撑下,现代鱼雷已从简单的程序控制武器,发展为体系化作战的水下智能节点。

  满足不同作战需求

  作为现代海战的重要武器,鱼雷的多样化分类反映出不同的作战需求和技术特点。

  最主要的分类方法是按照雷体直径划分,包括微型、轻型、重型和超重型鱼雷。轻型鱼雷直径一般小于400毫米(多为324毫米和350毫米),重量较轻,主要由水面舰艇、直升机或固定翼飞机搭载投掷,执行反潜任务。如法意联合研制的MU90轻型鱼雷,采用电动力推进,体型小、机动性强,适合在近岸浅水海域使用。重型鱼雷直径一般为533毫米,体型和重量较大,航程较远,主要攻击潜艇和大中型水面舰艇,美国MK48系列鱼雷是一款典型的远程重型反潜/反舰鱼雷。还有超重型鱼雷(直径超过650毫米)和微型鱼雷,分别用于打击航母等超大型目标和执行特殊的浅水任务。

  根据攻击对象不同,鱼雷的定位功能也有明确区分。反舰鱼雷专用于攻击水面舰船,战斗部通常较大,追求对舰体结构造成致命破坏。反潜鱼雷专用于“猎杀”潜艇等大型水下目标,对自导系统的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要求较高,能够在复杂的水声环境中精确识别并追踪潜艇目标。多用途鱼雷能够根据任务需求切换作战模式,兼顾反潜和反舰任务。此外,还有一种反鱼雷鱼雷。这是一种硬杀伤防御武器,通过主动寻的,拦截并摧毁来袭鱼雷。

  动力系统决定鱼雷的航速、航程和隐蔽性,据此划分,鱼雷有热动力鱼雷和电动力鱼雷。热动力鱼雷使用燃料燃烧产生动力,具有航速快、航程远、威力大等优点,但航行时会产生噪声和尾流,隐蔽性差。电动力鱼雷利用电能驱动,航行时无尾流、噪声低,具有隐蔽性好、航行深度不受限制等优点;缺点是航速相对较慢,航程较短,受电池技术制约较大。此外,还有一种火箭助飞鱼雷。这是一种将鱼雷与火箭(导弹)推进系统相结合的特殊武器,由火箭将鱼雷快速投送至远距离目标区域后再入水攻击,极大地扩展了攻击范围,适用于反潜作战。

  制导系统直接决定鱼雷的定位精度,依据制导方式分,有自控鱼雷、自导鱼雷、线导鱼雷和复合制导鱼雷等。自控鱼雷采用程序控制,按照预设航向航行。自导鱼雷主要包括声自导鱼雷和尾流自导鱼雷两种,声自导鱼雷借助声呐技术,通过接收目标噪声或自身发射声波的回波追踪目标;尾流自导鱼雷通过探测水面舰船航行过后产生的尾流发现目标。线导鱼雷通过一根细长的导线与发射平台连接,由平台遥控导引,抗干扰能力较强。现代鱼雷多采用复合制导技术,如先采用线导方式将鱼雷引至目标区域,再切换至自导方式进行末段精确打击,这也是目前主流的鱼雷制导技术。

  瞄准前沿多向发力

  当前,对鱼雷技术的探索主要围绕提升突防概率、提高作战效能和加快体系融合展开。其前沿突破集中在超空泡高速突防、智能化制导控制和综合动力系统革新3个方面。

  超空泡技术可极大地提升鱼雷航速,压缩敌方防御系统的反应时间。这项技术通过在雷头生成并维持一个包裹雷体的气体空腔,使鱼雷在水中航行时阻力变小,达到极高的水下速度。俄罗斯新型超空泡鱼雷的航速为60节,在攻击阶段的冲刺速度达到300节。美国“阿斯洛克”反潜导弹改装的超空泡鱼雷,航速达200节以上。由于在高速航行时超空泡鱼雷的声呐系统会失效,因此常常采用惯性导航结合预设程序作战,主要攻击低速、直线运动的大型目标。

  智能化制导控制使鱼雷具备更高的自主化决策和复杂环境适应能力,尤其是现代鱼雷普遍采用“人在回路”的控制模式,在光纤或其他水声链路支持下,发射平台的操作员可以实时接收鱼雷回传的数据并下达指令。另外,智能算法的引入使得鱼雷能够通过声纹库对比和深度学习,在复杂的海洋背景噪声和多目标环境中精确识别预定目标,具备强大的抗干扰能力。一些智能鱼雷能够在水下长期潜伏,在接到特定指令或被目标触发后进入激活状态并发起攻击。

  动力系统的革新是鱼雷演变为水下精确制导“杀手”的关键。在新型动力系统的支持下,热动力鱼雷的燃料燃烧更充分,功率更强,同时尾气排放更少,航迹更隐蔽。电动力鱼雷依靠高能电池(如锂氧化银海水电池)驱动,航行时噪声极低,且不产生可见尾流,隐蔽性更好。

  在新的技术突破支持下,现代鱼雷已经从单一的防御性作战武器,转变为体系化作战中的水下智能节点。

  成为体系作战节点

  在区域拒止防御作战中,由潜艇搭载的先进重型鱼雷是对抗大型水面编队最有效、最具威慑力的手段之一。它能迫使敌方舰队投入巨大资源进行反潜防御,有效提升己方的防御纵深。

  在信息化作战背景下,海上作战尤其强调情报与自主作战能力。鱼雷不仅是作战武器,还是水下网络的延伸。潜艇可以通过鱼雷向其他平台传输情报,或接收鱼雷探测到的情报,组成水下临时情报网络。同时,借助智能化算法,鱼雷能够在对抗环境中自主识别目标,选择最佳攻击点,执行复杂的战术攻击任务。

  在体系化作战理念下,现代鱼雷将进一步成为海上智能作战节点。其与无人潜航器、无人水面艇等新型平台结合,由无人潜航器和无人水面艇等携带前出,执行情报、侦察、打击等多样化任务。这种水下作战方式的转变,将大大影响水下攻防形态,使得水下作战从平台对抗,升级为体系博弈,推动水下攻防作战不断升级。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