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张华:以台北选战为例解析青年选票的重要性

张华

张华,毕业于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台研所科学研究室副主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团队成员。

      作者 张华

    11月底的“九合一”选举即将到来,在探讨影响选举的各种因素中,“太阳花学运”的影响屡被提及,其背后所映射的是青年选民的投票意向及其对台湾整个社会投票行为的影响。


    有评论认为,只有赢得青年选民的支持,才有可能获得胜选,其中的关键指标就是台北市。因此,国民党候选人连胜文和无党籍候选人积极对这一群体进行经营。以连柯在台湾最大的网络论坛PTT的操作为例。PTTBBS是台湾最大的网络论坛,聚集了大量的六、七、八年级生(台湾1970年、1980年和1990年后出生的人),动辄就能聚集十万人同时上街游行,在“太阳花学运”、“倒扁运动”中发挥过重大作用,同时也是反映政治人物支持度和选举热度的最重要平台之一,因此格外为政治人物所关注。


    9月初,连胜文在PTT上新申请账号,在网络上与青年选民一起交流。9月11日、22日和24日,冯光远、连胜文和柯文哲分别都参加了PTT组织的“乡民有约”,针对青年人关心的问题与网民进行交流。其中连胜文一场中,“乡民”的提问达到270个,总连署次数近4万次,不重复浏览人数10.1万人,总浏览量14.2万人,创下了该论坛的记录。


    除了在PTT公开的展示外,蓝绿阵营私下也进行着激烈的较量。连胜文阵营在PTT的操作一度成为台湾媒体关注的焦点。9月底,挺绿的台湾网民发现,部分支持连胜文的软文疑从同一个IP地址发出,而这一IP地址正是连胜文竞选办公室所在地。虽然连胜文办公室回应称,确实存在几个账号,但这些账号是连阵营工作人员的,无需大惊小怪,但绿营仍然抓住不放。10月初,因在PTT爆料连阵营雇请网军进行宣传,而且被指涉入柯文哲和冯光远在PTT的网路电台遭到关闭一事,PTT站长陈奂宇被质疑“不中立”,因此被迫辞去在PTT的职务。更有人指出,陈奂宇早已被连胜文延揽进入竞选阵营。


    由于青年学生发起的“太阳花学运”是反对马英九当局的政策,也就是反对泛蓝政治势力,而且很多学运领导人与绿营较好,该运动对国民党的冲击远大于对民进党的影响,民进党甚至可能从中渔利。加之几轮过招下来,连胜文在青年族群中的支持度如同整体民调一样,一直落后于柯文哲。4月初,《中国时报》的民调显示,连胜文在20-29岁选民中的支持度为34.9%,柯文哲为36.3%,差距为1.4%。6月,根据TVBS的民调,这一差距被迅速拉大到45%,连胜文的支持度为23%,而柯文哲为68%。8月,“自由时报”的民调显示,在20-40岁的青年选民中,连胜文的支持度为23.3%,柯文哲为31.8%。10月,台湾指标民调公司的民调显示,连胜文赢得13.3%20至30岁选民的支持,而柯文哲为47.7%,差距为34.4%。


    从以上情况来看,连胜文似乎不用选了,因为已经必败无疑。但是,连胜文并未放弃,除了选举前还有一段时间、民调并不一定准确外,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探讨,那就是青年选民的政治倾向及其对整个社会投票行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首先,就人数而言,青年选民的基数远没有宣传的那么多。根据台湾户政部门的统计,2014年9月,台北市青年群体(20-29岁)约为31.3万人,占20岁以上总人数(216.2万人)的14.5%,远比30-39岁年龄段的45.3万人、40-49岁的41.8万人和50-59岁的41.7万人要少得多。其中,所谓的首投族(第一次投票的人),也就是年龄段在20-22岁(2012年曾经有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青年人,大约有9万人。也就是说,作为一个群体,在多数具有投票权的年龄段中,总量并不是特别大,并没有可以决定选举结果的能力。当然,9万票足以决定选举成败,但是难以说这几万票就是完全在青年族群身上。


    其次,部分青年人政治参与度高不代表能够获得多数青年选票。就青年选民自身的政治和投票倾向来看,毫无疑问对连胜文是不利的,但同时又一个问题被经常提出,那就是青年选民的投票率问题。以往历次的选举都显示,青年选民的投票率都远低于其他年龄段的选民。因此,即使是所有的青年选民都支持柯文哲(这种可能性在现实政治生活中不可能存在),但是到时候没有人去投票,那又有什么用呢?候选人得票是支持者人数乘以投票率的结果。支持者人数即使是无穷大,在投票率极低的情况下,最后的得票数仍是未知数。而且,岛内也有研究显示,有部分青年人热衷于参与政治活动,但不代表这一群体的政治参与度很高。在心理学中存在沉默的大多数理论,多数民众是不倾向于表态的,沉默的人才是大多数。


    再次,青年族群政治倾向对整体选民的影响力有限。在媒体的炒作下,青年选民的政治倾向被大肆贩卖,充斥着媒体版面和社会舆论,但是这是否可以改变中老年选民的投票意向吗?岛内很多研究显示,35岁以上选民的投票意向难以不会受到舆论氛围和社会动员等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强的自主性,能够根据自身的价值和利益判断进行投票。台北市35岁以上选民约为162.4万人,约占全体选民的75%,是台北市选民的绝对多数。而且,台北市是都市化程度较高的城市,选民政治素养较高,更不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还有一点,青年固然代表着整个社会的方向,但是要中老年跟随青年人进行政治选择,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似乎不是很多。


    当然,本文并不是说青年选票不重要,也不试图预测台北市长选举的结果,而是从学术的角度,来探究青年选票与最后选举结果之间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

    华夏经纬网专稿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华夏经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