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张华:两岸还能“外交休兵”吗?

张华

张华,毕业于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台研所科学研究室副主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团队成员。

     作者 张华

      日前,蔡英文出访巴拿马和巴拉圭,中途“过境”美国,践行“低调务实”的“踏实外交”路线。蔡英文团队处理涉外事务的方式与马英九时代有诸多相似特点,那是否意味着两岸在国际上的“外交休兵”状态会持续?

     蔡英文的“踏实外交”

    蔡英文上台执政已经1月有余,其在对外关系方面有两个重大动作,一是派人出席5月23日在日内瓦召开的世界卫生大会,二是6月24日启程出访中南美洲“邦交国”巴拿马和巴拉圭,途中“过境”美国。

    在参加世界卫生大会问题上,虽然世界卫生组织给台湾当局的邀请函中明确表明“一个中国”原则,但是刚刚上台三天的蔡英文当局仍然决定出席。在会上,台湾的代表也没有大动作的抗议举动,甚至没有主动刻意提及“台湾”身份。蔡英文当局吞下“一中”的做法,虽招致岛内部分人士的攻击,但客观上维护了台湾的国际事务参与权。

    6月24日,蔡英文启程访问巴拿马和巴拉圭,台湾当局也是极度低调。此次是蔡英文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后首次“过境”美国,期间会见了参议员鲁比欧、众议院“台湾连线”共同主席哈勃等人,并与美国副国务卿布林肯通电话,而且举办了大型侨界晚会。蔡英文团队处理此事的态度是“低调再低调”,全程不对外界和新闻媒体开放,更没有大肆宣扬所谓的“外交突破”。

    透过这两件事情可以看出,目前蔡英文的对外政策基本上抛弃了民进党过去的“烽火外交”思路,而是采取不挑衅、不对抗、低调、务实、无意外的方式加以处理,希望能够维持并扩大台湾的国际参与空间,意即所谓的“踏实外交”。“踏实外交”的外形与马英九当局推行的“外交休兵”政策十分相似,那是否表示也会取得“外交休兵”的成果呢?  

“外交休兵”的内核是“九二共识”

     “外交休兵”作为马英九执政时期与大陆处理涉外事务的重要政策,大陆虽未公开表示肯定,但两岸在国际上的争斗和较量确实有所缓解。“外交休兵”一方面确保了台湾适当的国际空间,另一方面又推进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得到了两岸民众的普遍赞誉。

    “外交休兵”有两个层面的内涵,一是在内核上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二是在处理方式上讲究低调、没有意外。其中,承认“九二共识”是“核”,而低调和无意外仅是“形”。

     国际政治学常讲,外交是内政的延续。对台湾而言,对外关系是两岸关系的延续。台湾国际空间的大小并不是由台湾当局的对外政策决定的,而是由两岸关系发展情况决定的。如果台湾当局不承认“九二共识”或“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无论在国际空间问题上做出再多的努力,其结果都将是不仅不会扩大,反而会缩小。反之,如果台湾当局承认“九二共识”,台湾的国际空间就不会变小,甚至有可能会扩大。

     马英九提出的“外交休兵”策略之所以成功,根本上就在于其内核是认同“九二共识”,与大陆展开协商对话,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八年间,两岸两会恢复制度化协商,签订了23项协议,实现了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国台办-陆委会建立了制度化沟通机制,甚至实现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习马会”。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不仅创造了台海地区的和平,给台湾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和平红利,而且使台湾的国际空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展。2000-2008年间,台湾的“邦交国”虽然减少了一个,但并不是大陆挖墙脚的结果。2009年,在阔别世界卫生组织38年后,台湾首次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世界卫生大会。2013年,台湾还进一步参与了国际民航组织。此外,台湾还得以与新加坡和新西兰签订自由贸易协议,参与到区域经济整合之中。

 “踏实外交”仅形似“外交休兵”

     众所周知,蔡英文至今仍未就“九二共识”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作出明确正面的表态,也未提出替代方案,“踏实外交”根本没有“外交休兵”的内核。因此,两岸未来在台湾涉外事务问题上发生斗争的可能性非常大。

     实际上,早在3月中旬,大陆与台湾前“邦交国”冈比亚建立外交关系,就是隐晦地对蔡英文方面传递信号。也就是说,如果蔡英文团队不接受“九二共识”,那大陆不会再对台湾“邦交国”寻求与大陆建交的呼吁置之不理。根据台湾方面的统计,目前在大陆外交部门外排队等着与大陆建交的台湾“邦交国”达到10个左右。笔者曾于6月中旬走访蔡英文此次出访的“邦交国”巴拿马,巴拿马政府就表达了与中国大陆建立外交关系的强烈愿望。

     当然,大陆不会贸然挖台湾的“邦交国”,毕竟大陆目前对蔡英文两岸政策的判断是“尚未完成的答卷”,仍然希望其持续修正“台独”政策,往“九二共识”方向迈进。换句话说,大陆对蔡英文的观察期并未结束,尚未将其定性为陈水扁式的“台独”分子。(张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华夏经纬网专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华夏经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