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后疫情时代的两岸教育交流

华夏经纬网 > 两岸 > 经济时评      2021-10-09 14:17:26

  作者 彭 韬 华中师范大学台湾与东亚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近日,台湾政治大学法律系研究所副教授廖元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指当前台湾教科书并非是年轻人受“台独”影响的主要因素,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执政者的态度以及其掌握大众传播媒体营造的社会氛围对台湾青少年潜移默化的影响。廖元豪观点可谓是一语中的、一针见血,深刻揭示了台湾民进党当局通过政治力量施压教育、借操控舆论洗脑青少年的本质。无独有偶,近期,当局“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公布台北中正纪念堂转型方案,企图借“反威权转型正义”之名,将“中正纪念堂”改为“反省威权历史公园”,并移除大厅内蒋介石铜像,其赤裸裸推行“去中国化”行径,令人义愤填膺。台北市长柯文哲对此炮轰民进党当局,直言转型正义的顺序要对,一下子把“追究过去责任”放到第一顺位,保证会乱七八糟,产生很多作用力、反作用力。毫无疑问,在当局政治操弄和怂恿、纵容下,“台独”势力不断在岛内掀起“反中”、切割两岸联系等动作和活动,恶化了两岸关系,受影响最大的群体无异是年轻人,受冲击力最大的行业无疑是教育,作为两岸关系风向标的教育行业首当其冲,教育交流首先按下“暂停键”,线下教育领域所有的交流被迫中断。

  当前伴随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及民进党当局挟洋自重,顽固坚持“政治抗疫”,图谋“以疫谋独”。民进党当局无意强民生与活经济,一心拼政治、搞斗争,使得两岸关系局势日趋复杂严峻。就岛内而言,自民进党当局上台以来,严重阻碍两岸教育交流,大肆去推行“去中国化” 和“教育台独”,使得社会陷入严重撕裂之中。统“独”矛盾激化、蓝绿白对立、省籍族群割裂、官民关系紧张,由此导致政治停滞,经济消退、文化断层、民生凋敝、民众生活艰难、价值观崩溃、社会不断向下沉沦。

  再就岛内年轻族群而言,随着台湾的政治氛围发生重大改变,其中两岸政策、“国民”教育、社会结构等方面都发生重大的结构性变革,台湾年青世代(90后世代为主) 的集体认识、历史记忆、政治认知、话语体系与价值观念等的群体特性逐渐改变,尤其是身份认同的多样性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剧烈变化。很多台湾年轻人深陷认知迷离与误区之中:一是认知悖离。由于生活环境与客观事实脱节而形成的鸵鸟心态,民意主流化与社会现实化的差距,导致无法区分何为“爱台”与“害台”行为;二是认同缺失。不知自己到底是谁?从哪来?困惑于“中华民族”与“台湾民族”、 “中国人”与“台湾人”国族身份;三是目光短浅。不知自己目标方向和见识浅显,坐井观天、视野狭窄,夜郎自大自以为是“台湾先进”“大陆落后”的思维;四是前途迷茫。不知所措,不知归处,满足于小确幸,不努力进取缺乏实干精神,不知所云缺乏主观判断,被当局道德绑架和混淆视听,不断被洗脑成为“反中”、“仇中”附庸,给两岸关系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大开倒车:民进党当局严重阻碍两岸教育交流、限制两岸青年交流

  2020年蔡英文在817万高票连任后马上暴发了全球性新冠疫情危机。民进党当局出于政治私利,以种种借口进行政治操弄,刻意阻断两岸教育交流,持续恶化两岸教育交流环境,一方面双标针对在台就读陆生刻意采取歧视性防疫措施,严重阻碍两岸教育交流。2020年8月5日,民进党当局宣布开放除应届毕业生以外的境外生返台就学,却唯独把陆生拒之门外;2021年7月,民进党当局开放18岁以上人员登记接种疫苗,却将陆生排除在外,防疫指挥中心开放合法移工及持有居留证的外籍人士与境外生登记预约,但排除陆生,甚至连登记的机会都没有。民进党当局所作所为使得两岸民意螺旋敌意升高,严重损害陆生正当权益和切身利益。再加上之前一直争议不断针对陆生的“三限六不”措施以及无法纳入健保等因素,陆生在台生活学习并不容易。在台陆生人数逐年递减,陆生在台数量从2015年的最高4.3万人降至2021年不到500人。

  另一方面,民进党当局通过制订"反渗透法"、"中共代理人法"、"国安五法"等恶法极力阻挡两岸之间的城市、政党、社团、民众等多种形式的交流,严格限制两岸青年之间的交流,严重破坏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2020年7月,为反制大陆“31条惠台措施”以及“26条措施”,阻挠台生赴大陆学习、就业,台湾陆委会在社交平台发布了“赴陆就学你不能不知道的8件事“懒人包”,以无中生有的理由威胁台湾青年。9月,台湾陆委会副主委兼发言人邱垂正恐吓台湾岛内的民众及相关团体,不要赴陆参加海峡论坛的相关活动,违者将被“法办”。10月两位台湾艺人欧阳娜娜和张韶涵在央视国庆晚会合唱《我的祖国》《守护》,民进党当局威胁“若违反相关规定,将依法查处”。同年10月,中国国民党前主席、中华青雁和平教育基金会董事长洪秀柱应邀出席第三届海峡两岸青年发展论坛,台湾陆委会公开宣称若洪秀柱有涉及违反法令情形,主管机关将“依法处理”,还妄称“青年朋友应提高警觉,不应参与类此活动,以免沦为大陆对台‘统战’宣传工具”。2021年4月,大陆为加强两岸青年交流,举办两岸直播大赛、台青主播培训等活动,民进党当局依然在延续对抗思维,罔顾事实,以匪夷所思的理由大搞意识形态斗争。其安全部门公开叫嚣大陆举办两岸青年活动是对台进行所谓“认知作战”。

  “威胁破坏”、“恐吓阻挠”就是民进党当局对待两岸青年交流的真实写照。民进党当局不愿意两岸青年走近走进,走亲走勤,为一党之私而置民众福祉而不顾,在两岸关系上大开倒车!

  图穷匕见:民进党当局大肆“去中国化”推行“教育台独”

  民进党当局利用“全面执政”的优势,不断“切香肠”式的推动渐进式“台独”及“去中国化”,在“立法”层面不断研拟凸显“台湾主体意识”的相关规定,在历史文化、教育宣传层面弱化“中国”“中华民族”意识和元素,不断捏造“台湾民族、台湾文化、台湾历史”等虚假事实。

  民进党当局“去中国化”举措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清除台湾社会中不利于台湾“独立”的中国文化,如淡化部分中国传统节日,清理台湾留存的重要中国文物,将孔子和郑成功这样对大陆台湾意义相同的历史人物进行淡化处理,甚至包含蒋介石和孙中山这些对“中华民国”有巨大意义作用的人物。除了对“中华”有关字眼进行去除以外,蔡英文在教育方面做出重大“改革”,淡化学生对大陆历史与文化的了解,寄希望于豢养出一批能够实现“台湾转型”的“正义之士”。2017年的“双十节”并没有“中华民国”字眼,也没有“青天白日”旗;2018年“二二八”事件纪念日,蒋介石棺柩被泼红漆,台湾中山大学校内孙中山像被移除。2019年,十几名台大学生来到台湾政治大学,用锯子把蒋介石铜像的马脚锯断。宜兰中山公园孙中山雕像被泼红漆;直至此次中正纪念堂改名和移除大厅蒋介石铜像。其二,为台湾“正名”,将一些名称与中国挂钩的正式机构进行“正名”,将中国与台湾切割、中国人与台湾人对立。比如将“中华奥委会”改为“国家奥委会”,“中华航空”拟改为“台湾航空”等,以此强化台湾人“本土”意识。民进党当局重新改版2021年所谓“护照”,新版“护照”封面中央位置取而代之的是显著放大加粗的“TAIWAN”和“PASSPORT”字样,“REPUBLIC OF CHINA”字样几乎消失到看不到。由于国际民航组织有要求各国及地区都必须在护照封面登载国名或简称,因此民进党当局妄图通过此小伎俩达到被承认“台湾国”和“去中国化”的目的。

  在推行“教育台独”方面,民进党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所谓“亡国先亡其史”,2019年台湾实施新修改的将中国史并入东亚史的“历史课纲”,中国史与台湾史并列,而且在台湾史中,竭力美化日本的殖民统治,列举日本殖民统治台湾时期的所谓`成就',开了颂扬殖民统治的先河。2020年9月,台湾新学期新版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对有关中国历史的内容又进行了大幅删减,3000年的中华文明史,仅用1600多字进行概括性论述,并将原来“台湾史、中国史及世界史”三部分,改为“台湾、东亚及世界”,将中国史放在东亚史项目下。与此同时,台湾历史教科书大肆鼓吹“台湾地位未定论”,从史实认定角度推行“去中国化”。

  民进党当局在推行“教育台独”的同时,也不忘将目光转移到台湾少数民族。蔡英文上台就向原住民道歉,目的是为了建构所谓“原民史观”的台湾新分离主义史观,切断两岸历史一体,将台湾主体性与原住民历史连结,孕育与大陆脱勾的“泛南岛民族意识”。将台湾历史缩短至只有400年,以郑成功侵略、清朝屠杀与镇压原住民的污名化定性论述,否定历史上历朝历代汉族先民移住台湾的正当性。将“原民史观”操作主流常识化,将“岛国”意识原住民化,即台湾历史发端于“南岛历史”,亦即将“九二共识”核心内涵空心化。

  这一系列“去中国化”事件,旨在培育更多年轻一代“天然独”,妄图形成历史空白和遗忘,从政治权力与制度的角度来破坏、阻挠两岸文化交流与融合,民进党当局已成为当前两岸文化交往与教育交流的最大现实障碍。

  邪不压正:民进党“去中国化”“台独教育”倒行逆施让更多有识之士看清楚了其真实面目

  民进党出于一党之私,费尽心机地推动“去中国化”“台独教育”,向无辜学生灌输错误的认知、歪曲的事实、篡改的历史,蓄意培养思想偏激、狭隘的无脑“愚民”,意图豢养出一大批“死忠”的政治追随者,对台湾年轻人和台湾社会未来发展定然贻害无穷、祸害无尽。

  然而不容置疑的是,无论民进党当局如何都无法改变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具有不容置疑的历史事实和法理基础,这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民进党当局可以操弄的“台独教育”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论怎样颠倒黑白罔顾民意事实、牵强附会,也只能受到全世界正义人士的唾弃,沦为笑柄。习近平指出:“台湾前途在于国家统一,台湾同胞福祉系于民族复兴。”当前,即使受疫情影响,大陆积极出台一系列教育交流措施,吸引越来越多的岛内青年学子来大陆求学就业、创业发展,并举办多元活动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通过网络及移动端媒体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努力让更多台湾青年加深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搭建更多交流平台密切两岸青年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情感,在两岸青年特别是岛内青年心中扎深扎牢生生不息。

  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得到了越来越多海内外中国人的认同共识。试问一个连对自己民族历史都不愿认同和正视的民进党,又如何给台湾带去未来?连祖国母亲都不愿意承认,你还能期望他为人师表和身正为范吗?事实上,被“教育台独”所欺骗和蒙蔽的台湾人多数没有来过大陆,甚至多数人没有机会接触中华民族真正的历史,所以被愚弄和被人玩弄于股掌之间,也凸显了两岸教育交流的任务艰巨和意义重大。

  柳暗花明:中国大陆因应形势发展,积极推动两岸教育交流,得到两岸越来越多民众支持欢迎

  近年来,中国大陆陆续出台“31条措施”“26条措施”“11条措施”“22条措施”等系列政策举措,设立75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推出76个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和示范点,推动363所高等院校面向台湾学生招生,为台湾青年来大陆交流、学习、实习、就业、创业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截至2021年8月15日,已有约15万名台胞在大陆接种疫苗,累计报告接种逾26.7万剂次。并且已经放开12-17岁台湾青年施打,目前在大陆就读的台生无一人感染新冠肺炎。

  虽然当前两岸关系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使得台海局势和两岸关系将更加复杂多变,但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上统一将是大势所趋,维持台海和平稳定也是民心所向。纵然岛内的分裂势力依然会不断制造两岸关系对立,阻挠两岸交流与合作,疏离两岸人民的情感连接,但两岸人民走亲走近的愿望,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拦的。民进党当局应正视台湾人民的呼声与诉求,以实际行动,使两岸关系走出对抗的局面,这也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与福祉。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历史无数次证明任何国家任何地区只有顺应历史潮流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有光明的未来。民进党当局在后疫情时代非但不思进取甚而变本加厉的阻隔两岸教育文化交流、推动岛内教育去“中国化”,其实质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其所作所为为两岸同胞所唾弃也必将为历史所淘汰。尽管当下民进党把持台湾政局,使得两岸交流受阻,正常教育交流与岛内正常教学教育也面临一系列危机。然而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在更广阔的时空背景看,当下的危机不过只是一时的挫折。后疫情时代两岸交流或许开局不利,但只要两岸同胞齐心协力,危机亦是转机,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百年大业不可阻挡也不能阻挡。



责任编辑:李欣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