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男子1个月减重18斤“割肝救女” 8月龄女婴在广州获救

华夏经纬网 > 新闻 > 大陆新闻 > 社会综合      2021-11-11 10:45:33

男子1个月减重18斤“割肝救女”8月龄女婴在广州获救

刘超团队实施亲体肝移植手术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供图

  中新网广州11月10日电 (蔡敏婕 张阳)8个月大的女婴婷婷(化名)因患先天胆道闭锁变成“小黄人”,唯一能救命的办法就是进行肝移植。为了延续女儿的生命,爸爸决定在1个月内减重18斤,“割肝救女”。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10日发布消息称,该院多学科团队近日完成这例亲体肝移植手术。婷婷术后恢复良好,当天在父母的陪伴下出院。

  据婷婷父亲介绍,婷婷于今年2月14日出生,在刚出生两个月时,全身出现发黄的症状,变成了一个“小黄人”。在广州儿童医院就诊后,孩子被确诊为先天性胆道闭锁。

  “医生建议等孩子大一些,再做肝移植。身边所有人都在劝我们放弃,说我们还年轻,还可以再生一个。但是再生一个,也不再是她了,孩子是独一无二的。”婷婷爸爸说。

刘超在手术室门口看望婷婷(手术前)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供图

刘超在手术室门口看望婷婷(手术前)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供图

  “我们在病友群了解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刘超教授在肝移植方面有丰富经验,于是慕名带孩子前来就诊。”婷婷父亲称,夫妻俩向刘超团队求助,希望能为孩子尽快进行肝移植。

  “这个孩子刚入院的时候,全身皮肤巩膜重度黄染、呼吸急促,腹部明显膨隆,饮奶量也从每次180毫升下降至80至90毫升左右。”刘超表示,婷婷急需进行肝移植手术治疗。

  医院启动多学科诊疗讨论,经PICU、ICU、麻醉科、儿童心内科、儿童肝病科、儿童营养科、影像科、心理科及护理团队等多学科讨论后,刘超告诉婷婷父母,亲体肝移植是救治孩子最好的选择。

  等不及志愿者捐献合适的肝源,为了尽快给孩子换肝续命,婷婷父亲选择“割肝救女”。

  很幸运,父女的配型相合,然而,又一个难题出现了:婷婷父亲需要尽快减轻体重,以便让肝脏符合移植标准。

  “我天天跑步,控制饭量,一个月让自己减重18斤。”为了让自己的肝脏符合移植的标准,婷婷父亲每天积极锻炼身体,“女儿本来就是爸爸的‘小心肝’,只要能救回孩子,我愿意付出我的所有”。

  10月14日上午,亲体肝移植手术正式开始。医生先从婷婷父亲的肝脏上切取左外叶,同一时间,另一组医生完整切除婷婷的病肝并保留重要的管道,之后将父亲捐献的左外叶植入到宝宝体内,经超声确认血管通畅后结束手术。

  “婷婷只有8个月大,血管非常纤细,尤其是动脉直径只有1至2毫米,血管吻合的难度大,对外科医生的技术要求非常高,需要借助外科手术显微镜才能完成。”刘超介绍,用来给婷婷缝血管的线,用肉眼几乎看不到。

  除此之外,婷婷还有心脏方面的问题,心房间隔缺损9毫米,在术前就发生过心衰的情况,这也让手术“难上加难”。麻醉科经过术前的讨论,通过术中的精细管理,同时儿童心内科专家全程在场协助,帮助婷婷平稳度过了危险期。

  经过11小时,亲体肝移植手术完成。术后婷婷转入ICU,由PICU和ICU的医护人员照料。术后两周,婷婷由ICU转回普通病房。如今,婷婷皮肤不再发黄,胃口也比以前好了很多,一顿可以喝150毫升的奶。

  据了解,中国80%以上的儿童肝移植,原发病都是先天性胆道闭锁。我国每年新发胆道闭锁患儿在四千多例,但仅有少部分患儿能够得到肝移植治疗。

  据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新生儿及儿童重症专科主任麦友刚介绍,先天性胆道闭锁占新生儿长期阻塞性黄疸的半数以上病例,除少部分I型胆道闭锁外孕检无法检出。这种疾病非常凶险,进展非常快,肝内外胆管出现阻塞,会引起不可逆的淤胆性肝硬化。亲体肝移植的存活率非常高,1年、5年、10年的存活率分别可达到95%、93%和91%。目前存活时间最长的患者,已经存活了50多年,并结婚生子。

  相比于成人的肝移植,儿童的肝移植或者其他器官的移植挑战难度更高。刘超介绍,此次为婷婷开展的亲体肝移植是该院于2019年重获肝移植资质后,开展的第一例亲体肝移植,目前已经有多例患儿在等待肝移植中。(完)

文章来源:中新网
责任编辑:徐亚旻
热门评论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