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南京路上好八连”事迹展览馆里闪耀着精神光辉的传家宝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军史钩沉      2023-04-27 08:59:45

好八连的传家宝

■曾宪昌 苏 玮 王俊杰

木工箱、补鞋箱、理发箱、一分钱……在“南京路上好八连”事迹展览馆中,陈列着一些看似普通、背后却有动人故事的传家宝——它们见证了“南京路上好八连”一代又一代官兵艰苦奋斗、身居闹市一尘不染的光荣传统。时至今日,这些传家宝依然闪耀着精神光辉。

木工箱。

补鞋机。

  理发箱。

   一堆一分钱。

  两杆警卫枪。

一代传一代的“三箱”——

艰苦奋斗代代传

在八连,有3个代代相传的工具箱,分别是木工箱、补鞋箱、理发箱。它们作为“南京路上好八连”的传家宝,已经传了整整46代,见证了八连永不褪色的艰苦奋斗本色。

1959年,战士吴岳生用捡来的废木头做成一个工具箱,将买来的小锯和铁钉放在里面,用于修楼梯、修桌椅、修床铺。为了这个工具箱,吴岳生花了不少钱。司务长得知后,要给他报销。吴岳生谢绝说:“国家是自己的,自己是国家的,我的钱是国家给的,现在用了些小钱,何必报销呢?”

1960年5月,吴岳生离开部队前,把这个工具箱和自己摸索出来的一套技术,传给同班战士李祖根,叮嘱他不要忘记勤俭节约是连队的传家宝。李祖根牢记吴岳生的话,用工具箱为连队修理篮球架、鼓风机等。当时,连队官兵们支工支农的任务很重,还要参加训练,每个人的鞋子都磨损得厉害。于是,李祖根悄悄拿出自己的钱,为工具箱增添新工具,开辟了新业务——补鞋。他还因此被战士们称为万能修理手。后来,李祖根将手艺和工具箱,传给了一直向他学艺的战士葛传义。

不知不觉,八连自己动手修理日常用具的人越来越多,懂木工、会补鞋的人也越来越多,逐渐养成了“头发长了自己理、衣服破了自己缝、鞋子烂了自己补、营产营具坏了自己修”等习惯,一个工具箱也逐步演变成“三箱”——理发箱、补鞋箱、木工箱。

1982年起,八连响应号召,在南京路上开设便民服务点。每月10日和20日,八连官兵都会背着工具箱出现在南京路上,为市民义务理发、补鞋、缝纫、量血压等。2017年,连队转型后训练任务成倍增加,但官兵们坚持开展便民服务,不仅是服务人民,更是永葆初心。随着驻训时间拉长,八连还在驻训地周边开展为民服务活动。

一堆闪闪发光的一分钱——

拒腐防变意志坚

展示柜里,一堆闪闪发光的一分钱硬币和钱票、钢笔等物件,吸引观众驻足参观。这些是八连官兵在巡逻执勤中拣到后因无法找到失主而主动上交的失物。

自组建以来,为培养官兵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八连党支部坚持从大处着眼,从小事抓起,深入开展政治本色教育,从思想上、行动上筑起一道道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在教育引导下,八连官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金钱既不是幸福的象征,更不是人生的目的。

1956年的一天清晨,八连官兵到外滩出早操。战士徐淑潮拿着一分钱硬币跑到队前:“指导员,我拾到一分钱,交公。”队列中不少战士都以敬佩的目光看着他,只有一名新战士扑哧一声笑了。指导员刘仁福郑重地接过这一分钱。当晚,在八连全体大会上,刘仁福专门表扬了徐淑潮,并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一分钱虽然是微不足道的,交了公是人民战士的本色;可是如果你留下它,它就会在你的心灵染上一个永远抹不掉的污点。”第二天,徐淑潮的名字和他的事迹一起登上了连队的光荣榜。从那以后,八连形成了拾金不昧、争做好事的良好风尚,不论捡到的是一分钱还是百余元,不论是一张戏票还是一件毛衣,官兵们都想尽办法找到失主或交公处理。

如今,八连结合新时代新问题,善于拿起“思想好,能分析”的有力武器,总结梳理“糖衣炮弹的十种新表现”,结合“揭短亮丑会的七种时机”,教育官兵始终保持“革命战争年代那股劲”。

两杆历经风雨的警卫枪——

坚守战位保家国

在展览馆中,两杆20世纪中叶八连官兵站岗放哨时使用的警卫枪格外引人关注。这两杆历经风雨的警卫枪,见证了八连官兵严守纪律、坚守战位的优良作风。

1949年进驻上海后,八连负责执行警卫任务。官兵们佩戴袖标、手持长枪,在繁华的南京路上筑起一道抵制旧社会上海滩十里洋场“香风毒雾”的铜墙铁壁。

1956年的一天晚上,战士顾永良正在南京路上站岗执勤。突然天降大雨,顾永良怀揣着警卫枪站在雨中观察敌情,没有挪动一步。一名店铺老板看到后,悄悄为他披上雨衣。平时,八连官兵绝不会接受群众的馈赠,但这次顾永良没有拒绝。他对老板连声道谢,并迅速脱下雨衣,牢牢包裹住怀里的警卫枪,然后继续挺立在雨中执勤。

又是一个雨夜,刘仁福携带着给哨兵的雨衣,前往各点位查哨。只见南京路上的哨兵陶元岐,一直站在雨中观察路面情况。刘仁福走上前去为他罩上雨衣,并问道:“为什么不往后退一步,站在可以躲雨的屋檐下?”陶元岐铿锵有力地答道:“后退一步虽然可以避雨,但看不到守卫目标的情况。如果这个时候敌人破坏了目标,我就是失职的、有罪的!”

正是凭借这样的意志品质,一代代八连官兵接过这杆枪、扛起这份责,在南京路上经风霜、受考验,坚决抵御一切外来侵蚀,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成为全国闻名的“霓虹灯下的哨兵”。

如今,八连虽然已经离开南京路,不再担负执勤任务,但每每看到这两杆枪,八连官兵都会受到革命前辈严守纪律的坚定意志和保家卫国的崇高精神鼓舞。

(图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曾宪昌 苏 玮 王俊杰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