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韩国K9自行榴弹炮:“明星”火炮风光不再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兵器大观 > 陆战      2023-06-16 08:40:07

韩国K9自行榴弹炮低价促销却引不来更多客户——

“明星”火炮风光不再

■王笑梦 徐燕刚 朱昌盛

近期,英国宣布批准陆军采购14门BAE系统公司瑞典分公司研发的“弓箭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以弥补国产自行榴弹炮老化产生的缺口。

英国选购“弓箭手”自行榴弹炮,给韩国带来一次不小的打击。去年底,韩国K9自行榴弹炮运抵英国,参与英国陆军机动火炮平台项目竞标,并在欧洲防务展上高调亮相。K9同样是一款155毫米自行榴弹炮,虽然号称“国产”,但发动机、悬挂系统、火炮身管以及火控系统等关键部件均是舶来品。

虽然韩国之前抓住国际军贸市场上同类火炮型号少、客户选择面较窄的机遇,拿下不少国际订单,K9自行榴弹炮一度成为国际军贸市场上的“明星产品”。但随着越来越多国家推出先进的155毫米自行榴弹炮,K9这种“攒”出来的产品优势逐渐弱化,想要拿下欧洲传统强国的军贸订单,更是难度不小。

韩国K9自行榴弹炮。  资料照片

“美好”的技术转让,也有现实的“骨感”

美韩虽然是同盟关系,但这个同盟关系并非完全对等,美国通过各种手段影响甚至控制韩国的政治、经济和国防事务。

上世纪70年代前,韩国陆军大多数重型装备都来自美国援助或出口。其中,韩国陆军炮兵主力装备是老式的M107自行加农炮,并且美国仅援助了100余门,无法满足其现实需要。

之后,美国调整对韩政策,停止无偿军援,限制关键技术转让,韩国国防工业发展举步维艰。韩国自身工业实力不足,于是向美国提出仿制生产M109A2自行榴弹炮的要求。经过双方数轮谈判,美方考虑到这种火炮是上世纪60年代研制的M109自行榴弹炮的改进型,性能并不先进,最终通过美国国会审批。韩国引进80门M109A2自行榴弹炮后,由韩国企业进行本土化生产。

上世纪80年代,韩国仿制生产的M109A2自行榴弹炮被命名为K55自行榴弹炮。韩国陆军陆续采购了1100门K55自行榴弹炮。K55自行榴弹炮的列装,助推了韩国火炮工业发展,一系列配套产业随之建立,构建起完整的火炮身管、弹药、引信、火控、车体、发动机等产学研融合发展体系,提升产能满足军需。

随着工业实力提升,韩国国防部于1989年7月提出研发新一代自行榴弹炮。此时,美国不愿向韩国转让最新型M109A5/A6自行榴弹炮技术。韩国国防部决定,放弃仿制美国自行榴弹炮的技术路线,开始研发新型国产52倍口径155毫米自行榴弹炮。

1994年,K9自行榴弹炮第一门样炮成功下线。随后,韩国企业又生产了3门样炮进行各种试验,试验结果得到韩国陆军的认可,双方签订采购合同。

韩国企业向陆军交付首批68门K9自行榴弹炮后,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了集中力量发展航空航天工业,韩国政府被迫对国防工业进行重组,并将K9自行榴弹炮的后续生产任务交付给一家新兴军工企业。截至目前,该企业已向韩国陆军交付500多门K9自行榴弹炮。

K9自行榴弹炮问世并打开销路,是韩国军工体系逐步摆脱美国掣肘的一次成功尝试。美韩虽然是同盟关系,但看似“美好”的技术转让背后,也有现实“骨感”之处。长期以来,在很多核心技术上,无论韩国怎么“做工作”,美国仍然用连连说“不”卡住了韩国的“脖子”。

“拿来主义”不托底,“攒”出来的K9时常“冒泡”

在国际军贸市场,韩国是半路出家。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2021年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至2020年,韩国武器出口额较2011年至2015年增长了210%,成为全球第9大武器出口国。从一个军工产业名不见经传的国家到全球主要武器供应国之一,韩国仅用了不到20年时间。

亮眼的成绩单,掩盖不了“韩国制造”的尴尬。缺乏核心技术支撑,韩国出口的很多武器都是“拼装”或者“集成”产品。

K9自行榴弹炮的研制,就是“拿来主义”的最好佐证。韩国并非脚踏实地积累技术,提升自身研发实力,而是借助较好的国际环境,采购成熟技术和货架产品,像组装电脑一样,解决新装备急需。

“拿来主义”看上去很香,但K9自行榴弹炮各部件整合性能较差等问题日益凸显,导致故障发生率较高。

在研发K9自行榴弹炮前,韩国通过组装M109A2自行榴弹炮,获得生产大口径高膛压火炮所需的炮钢冶炼、钢渣重熔、身管自紧等技术。早期,K9自行榴弹炮采用了从德国莱茵金属公司进口的52倍口径155毫米火炮身管。后来,韩国掌握了这种口径身管的制造技术,并进行国产化量产,但可靠性比原厂产品差一大截。有资料显示,从2005年到2015年,K9自行榴弹炮发生炸膛事故超过20次。

K9自行榴弹炮的其他部件也充满了“异域风情”。为了减少自研成本和时间,韩国大量引进西方货架产品:采用德国原装进口的水冷涡轮增压发动机,与PZH-2000自行榴弹炮同款;液气悬挂装置则是引进英国AS-90自行榴弹炮的同款产品。

由此看来,韩国K9自行榴弹炮的大多数核心技术均从国外引进,这种“拿来主义”研发思路,虽然能够通过购买货架产品或者成熟技术,短时间内推动项目研发进程,但不同国家不同标准的设备组装在一起,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旦上战场,“攒”出来的K9自行榴弹炮时常“冒泡”也不足为奇。

低价销售抢占市场,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多次在训练和实战中“冒泡”,一些国外客户对K9自行榴弹炮的信任持续走低。为了扭转这一颓势,韩国抓住了21世纪初期同类火炮在国际军贸市场上的“空窗期”,主打“价格牌”,以“白菜价”出售来抢占市场。

进入新世纪,一些国家装备的北约制式155毫米榴弹炮服役期满,迫切需要采购52倍口径155毫米榴弹炮,满足其作战需要。

不过,当时能够研制这种级别榴弹炮的国家少之又少,可供选择的只有德国PZH-2000自行榴弹炮和韩国K9自行榴弹炮这两款产品。PZH-2000自行榴弹炮性能更好,但高昂的售价让不少国家望而却步。相比之下,韩国K9自行榴弹炮虽然是“攒机货”,但使用了很多国外成熟的部件,综合性能优于传统自行榴弹炮。与此同时,K9自行榴弹炮完全符合北约弹道协议,能够更好地融入西方作战体系,并沿用既有的训练体系、炮弹和零部件库存。

此外,韩国卖武器一般不附加任何条件,结算方式灵活多样。为了扶持本土军工企业,韩国往往不惜血本大搞低价销售。2001年,K9自行榴弹炮列装不久后,韩国与土耳其达成全套技术转让协议,还外加赠送一条现代汽车生产线,协议价仅10亿美元。2015年,韩国与波兰首次达成协议,为了帮助波兰制造国产化“蟹”式自行榴弹炮,甘愿只卖底盘不卖炮,以3.2亿美元低价出口120门K9自行榴弹炮底盘,单车售价仅266万美元。此后,韩国向芬兰、爱沙尼亚、挪威出口的少量K9自行榴弹炮,单车售价也没有超过350万美元。2017年,印度国产自行榴弹炮研制失败,转而向韩国购买整套生产线,合同金额6.46亿美元,比土耳其引进的生产线价格更低。

综上所述,韩国敏锐地抓住了52倍口径155毫米自行榴弹炮供不应求的市场机遇,通过低价销售抢占市场,赢得了一批国外客户。然而,红火的销售业绩背后,核心技术缺乏的问题逐渐暴露,也迎来了先进自行榴弹炮的诸多挑战。

一是技术背景复杂,易受国外制约。K9自行榴弹炮采用多国技术,背后涉及到很多欧美军工企业的经济利益,好处是能够借助这些军工企业的影响,在复杂多变的军贸市场上得到更好推广,弊端是一旦涉及到与这些欧美企业主导的整车项目竞争,就会受到市场制约。比如,前段时间K9自行榴弹炮参与英国陆军机动火炮平台项目竞标,BAE系统公司的“弓箭手”自行榴弹炮是强劲的竞争对手,而提供K9自行榴弹炮火控系统的马可尼公司正是BAE系统公司旗下企业。K9出局,也属正常。

二是关键技术缺失,维保利润薄弱。军工产品出口,除了装备本身的利润外,很大一部分来自后期的维修保养服务。K9自行榴弹炮采用大量欧美部件,韩国企业无法控制使用国的后期维保工作,后者可以完全绕开韩国,直接找到零部件厂商提供售后服务,这样导致韩国企业在K9自行榴弹炮整个寿命周期的维保利润较低。

三是新型火炮面世,竞争愈加激烈。随着科技发展,52倍口径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已经不再是少数国家独有的产品。近年来,各国纷纷研制同类型产品,比如英国AS90-52、南非G6-52、波兰“蟹”式、法国“凯撒”、瑞典“弓箭手”、捷克“莫拉纳”、塞尔维亚“诺拉”等,大量先进火炮涌入市场使得竞争更加激烈,让K9自行榴弹炮外销压力陡增。

纵观韩国军工发展史,在武器装备研发初期,走的是先贴牌代工,赚取微薄利润后,再逐步推进国产化进程形成自主品牌,利用性价比优势抢占市场份额,最终进行产业升级这样一条发展路线。K9自行榴弹炮正是这种发展模式,但这一做法的弊端是发展后劲不足。随着军事技术快速发展,“韩国制造”如果没有新的突破,要想赢得用户青睐,只怕会越来越难。


作者:王笑梦 徐燕刚 朱昌盛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