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题材话剧《调查》生动表现了我人民空军先辈的光辉历史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军史钩沉      2023-09-06 10:53:30

  创新呈现一段艰难岁月

  ■程 倩

  空军历史题材话剧《调查》,是一部关于军事法庭审判的作品。剧作围绕1942年国民党新疆航校发生的一起坠机事件展开。两架分别由共产党学员和国民党学员驾驶的飞机在空中离奇相撞,导致国民党学员陆坤驾驶的飞机坠毁。国民党特派专员丛祥麟,从重庆专程飞到新疆调查事件真相。在堆砌着飞机残骸的仓库里,由国民党特派员丛祥麟、航校校长徐翔之、国民党特派飞行专家林廉旗以及反法西斯联盟苏联特派观察员米哈伊尔等人组成的调查小组,展开了对坠机事件的调查。共产党飞行员陈炜和机械师黄树栋,航校的心理医生、健康医生、驱鸟人、食堂厨师、飞行教练等,逐一上场,还原事件的真相。

  在如“罗生门”一般的迷局中,坠机事件的真相这一悬念构成了全剧的“戏核”。想要揭露真相与图谋掩盖真相、制造假相的各种力量之间,产生了一系列明争暗斗的冲突。这场由国民党主导的调查会,试图揭露的是什么样的真相,企图掩盖的又是什么样的阴谋?在这场名为调查真相、实为国共斗争的较量中,从国民党特派员、航校校长到苏联观察员,甚至观察员的翻译,以及接受询问的每个人,心里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秉持什么样的政治立场?从对事件真相的步步追索,到人物扑朔迷离的身份立场,该剧悬念迭生,形成强烈的戏剧张力。不断反转的剧情和人设,始终紧紧抓住观众的心,让观众在猝不及防中欣赏到新颖而精彩的故事。

  对于悬疑剧而言,制造悬念和疑点容易,难点在于情节与结构的逻辑自洽。每一个疑点的设置和解开都需要既符合事件发展、也符合人物动机的逻辑,这对编剧来说无疑是种考验。话剧《调查》在逻辑合理性方面下足了功夫。坠机事件的起因是国民党新疆航校校长徐翔之企图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意制造事端嫁祸于共产党飞行员,并以此为借口将共产党飞行员赶出航校。为此,他不惜制造坠机事件,并提前安排所有接受调查者的供词。但正是由于所有的供词都是特意设计安排的,在特派员的追问下才不断露出破绽和马脚。

  关于特派员的身份的反转,直到最后一刻才暗示出来。特派员面对共产党学员的发问:“你也这样爱国,为什么不加入俺们的队伍?”特派员以“每个人都有他的伪装色”回答,暗示自己是“我党同志”的真实身份。正如剧中对坠机事件的调查一再追求形成“闭环”一样,在剧作的结尾,不仅所有事件按照逻辑形成了完整闭环,人物在调查过程中的表现和心理动机,也在逻辑与事实上形成合理、完整的闭环。

  军事题材话剧多从正面表现我军奋斗历程或军营生活,而话剧《调查》却是用反衬手法,通过对国民党新疆航校策划的一场阴谋审判的讽刺,来反衬我人民空军先辈早期创业之艰辛。在这场以国民党为主导的调查会上,剧中的主人公以国民党各色官兵为主,剧中我党的飞行员和机械师是被调查的对象,处于弱势地位。但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上场的各类国民党官兵不断地自我暴露,国民党内部的荒唐、腐败、阴谋逐一展现在观众面前。

  比如,在航校负责飞行员健康的医生被问到共产党学员在身体素质方面与国民党学员之间的差异时,不小心坦言共产党学员必须先增肥才能达到体检标准,而国军却需要减肥才能达标。航校机场负责驱鸟的驱鸟人却是个酒不离口的酒鬼。特别是剧尾揭示出坠机事件完全是国民党航校校长有意为之,就更揭露出其压迫排挤进步力量的险恶用心。剧中,对国民党航校内部腐败、阴谋暴露得越多,就越反衬出我人民空军先辈经历的艰险和遭受的迫害,也越发让观众感到在新疆航校“借巢育鹰”的人民空军先辈这批微弱火种的可贵可敬。

  话剧《调查》以充满现代感的悬疑、讽刺和黑色幽默的手法,生动表现了我人民空军先辈的光辉历史和斗争精神。作为一部以类型化叙事实现创新性表达的军事题材话剧,《调查》为新时代主旋律题材文艺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有益探索。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