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中离别 胜利时团聚
■游超艺 刘书毓
图片制作:游超艺
在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志士辞别亲人奔赴战场。岁月无声,光影传情。在诸多经典红色电影中,不仅有革命先辈与亲人离别的悲情,更有与亲人重逢的喜悦。
《英雄儿女》(1964)中,王芳一曲缅怀兄长王成的《英雄赞歌》,令观众无不动容,而她历经血与火的考验后与父亲相认的画面,同样令观众潸然泪下。当年,王文清化名王东与妻子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由于斗争环境险恶,妻子在女儿王芳刚满周岁时被敌人杀害,随后他自己也被捕入狱。走投无路之际,生活本就艰难的邻居王复标挺身而出收养了王芳。临别时,王复标抱着年幼的王芳来到监狱为王文清送行,王芳一声声撕心裂肺的“爸爸”令囚车中的王文清痛彻心扉。后来,王文清被组织营救出狱,但他几经辗转都未打听到王复标一家人的音讯。不承想,自己与日思夜想的女儿竟在他乡战场相遇。望着与亡妻面容酷似的女儿,王文清感慨万千,迟迟不敢与女儿相认,只是如对待普通战士一般鼓励她、帮助她。王芳则以英雄王成为榜样,危急时刻舍命掩护战友,负伤回国治疗。影片结尾,随慰问团来到朝鲜的王复标向王芳揭开了她的身世之谜。王芳望着眼前满脸慈爱的王文清,情不自禁地喊出“爸爸”。
《党的女儿》(1958)同样讲述了父女之间的感人真情。在建军节晚会上,文工团战士一曲《兴国山歌》引发台下王杰对故乡、亲人的无限思念。当年,王杰随大部队转移时,出于保密要求,妻子玉梅不问归期、不要地址。王杰望着妻女百般不舍,但为不耽误行军,只能简单叮嘱妻子后匆匆离去。如今,看到唱歌的战士与妻子玉梅相似的样貌,王杰忍不住追到后台。而这名战士得知眼前的首长是瑞金同乡时,同样急切地打听王杰的下落。王杰激动地追问战士与王杰的关系。当听到“他是我爸爸”的回答时,王杰笃定地喊出女儿的名字。女儿告诉王杰,自己一直在寻找爸爸,她相信自己的演出总有一天会被爸爸看到,父女俩喜极而泣。
电影《翠岗红旗》(1951)讲述了江猛子与儿子小鸿在战争中相遇并相认的故事。1934年秋,中央红军北上抗日,江猛子跟随部队离乡,他唯一割舍不下的便是新婚妻子向五儿。为了让丈夫安心干革命,向五儿取出自己的红军家属优待证,示意自己也一心紧跟组织。红军走后,敌军卷土重来,已怀孕的向五儿在严酷的环境下隐姓埋名抚育儿子小鸿。1949年,解放军南下打入江西。江猛子回到家乡,发现早已物是人非,乡亲也没有向五儿的音讯。回忆起与妻子相处的点点滴滴,江猛子心中一阵酸楚,却不承想此时向五儿与部分群众被敌军作为人质带上了翠岗山。几经周折,小鸿闯到部队要求像父亲江猛子一样当兵。当得知孩子母亲的名字,再看到那张熟悉的红军家属优待证时,江猛子情难自已,告诉小鸿:“我就是江猛子。”战争胜利,一家三口团聚。向五儿细细端详着丈夫,千言万语凝成一句:“你回来了。”
《胜利重逢》(1951)以夫妻聚散折射战争形势。海林与银杏新婚不久,就被敌军抓走。后来,海林当上了解放军并屡立战功,组织获准他回乡探家。离家数年,海林暗自思忖,担心银杏改嫁,于是决定先向过路的小男孩打探一番。这时小男孩亲切地喊着来人“妈妈”。海林定睛一看,那人正是银杏,备感失落,打算默默离开。两人擦肩而过时,银杏认出了海林,并激动地告诉他男孩就是他的儿子,就在他离家那年出生,现今刚好8岁。海林喜出望外,紧紧将儿子抱在怀里久久不舍放开。
《长空比翼》(1958)中,农村青年张雷与杨华即将结婚。但在敌人飞机的轰炸中,张雷所乘小船被炸翻,赶去船上救他的杨华也被水流卷走。两人都误以为对方牺牲,于是把对恋人的思念转化为对敌人的仇恨。张雷投身军营进入航校学习,杨华成为部队医护人员,二人均奔赴战场。几年后,杨华意外从李政委口中得知张雷还活着,于是便向其打听恋人的下落。张雷负伤住院时,李政委前来探望,并告诉他杨华就在这所医院担任护士长。张雷喜不自胜,急忙寻找杨华。不巧的是,杨华护送伤员去后方治疗尚未归队。当杨华返回后,张雷已出院。片尾处,张雷成功完成飞行任务降落机场之时,等候良久的杨华快步上前迎接,这对共赴战场的恋人终于团聚。
这些影片通过充满温情的叙述,给影片主人公以圆满的结局,让他们与亲人于胜利时团聚,彰显出浓厚的家国深情。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