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钩沉烽火岁月
——长篇小说《沐月记》读评
■刘 辉
“晋察冀”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重要阵地。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县,是李迎兵小说《沐月记》(中国文史出版社,2023年1月)书写展开的地理空间。作品名“沐月记”,取自成语“沐日浴月”,指女主人公李潇丽(小月莺)经历的烽火年代;也指大家族李府在抗日战争期间与中国众多的家庭家族一样,久沐时代的风雨。
作品描绘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在黑暗的年代,李府大院中人,有的充当了侵略者的卑鄙走狗,向自己的同胞施威;有的甘心当亡国奴、替死鬼,且死无葬身之地;有同情抗日武装力量的人,提供尽可能的帮协;更有人成为仁人志士,抛家舍业,彰显着革命军人挺身而出、浴血奋战、向死而生的英雄气概。
在作品塑造的众多人物中,作者以浓厚笔墨描摹了主人公月莺的形象。李府中出生、长大的小月莺,在懵懂、顿悟中走向成熟、觉醒,成长为革命战士李潇丽。作品中,她从李府大院中李家老二的女儿,转变为积极参加抗日活动的进步学生;从参加革命的进步学生,转身西行成为革命根据地一名坚强的八路军女战士。
小说汲取山西离石的民俗、民风、方言,用以展示战乱年代所发生事件。作品叙述从容不迫、徐徐展开,对地域文化的讲述娓娓道来。丰富的民俗俚语表达和人物活动展现,彰显出作品的深沉与厚重。
作品对李府成员的经历、为人、性格等,有着鲜明的描述。作品中,身为李府的“掌门人”,李有德自有他的尊严与处世之道。在李有德身上,读者或能体察到大宅院当家人的艰辛。作者笔下,李家先祖李罡的刚强气韵,旧时代的陈朽烙印、礼仪痕迹等,在大家长李有德身上也多有隐现。李有德骨子里所凸显出来的民族气节,亦是令人敬重仰视的精神品格。他把李府用来保家护院的武器无条件支援抗日武装,愿舍小家以保大家,表现出他是一个深明大义的地方乡绅。
然而,对于那个时代不同阶层所表现出的堕落民风,作者并没有完全回避,而是以婉转而不显犀利的方式娓娓道来,并在对比中凸显出革命根据地军民的蓬勃生命力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小说中的主人公李潇丽西行到革命根据地,参加抗战。此时,“小月莺似乎闻到了老家李府的气息,这些山川,这些沟壑,这些河流,都有她童年的味道。她已经长大了。她总喜欢穿着一身不太合身的男式粗布军装……胳膊上缝着徽章,只是她觉得自己还在燕园里一般。”抗日战争期间,李府的李有德、李文褀、李潇丽三代人,与日本侵略者在不同战线、不同地理空间、以不同方式展开生死较量。作品虽是聚焦一个家族——李家儿女的抗战,对于支线、次要人物的书写,也折射出众多中华儿女面对家国危难,用血肉铸就钢铁长城、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作品还巧妙地书写了日本孤儿水崎秀子(何秀子)几个兄弟姐妹,在中国广垠天地里几十年的悲欢离合。水崎秀子一生浪迹于晋地,行走于戏曲之中,身世传奇而富有故事性。作品借助水崎秀子自童年起的经历和见闻,写出中国乡土社会中氤氲的人情世故、普通民众的善良可亲以及战争带给民众的深重灾难。
作者的书写是在掌握历史资料基础上,进行艺术创造,铺展开对晋地乡土文化细密的书写。呈现在作品中的晋情晋景、晋人晋味、晋言晋语,赋予作品浓郁的地方与民俗韵味。故乡是永远放不下的乡愁。对于作者而言,作者书写的离石县革命战争年代往事,亦是梦幻中不曾隐去的赞歌。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