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戚继光的春节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军史钩沉      2023-12-14 09:27:54

  ■李 仲

  一尊民族英雄戚继光的雕像,矗立在蓬莱水城的太平楼前,威武庄严,意气风发。在阳光的晕染下,我恍然看见这尊雕像鲜活起来:一身戎装的戚继光转身走向太平楼,战袍飘飘,托起了英雄的背影。那460多年前的吟诵声,从太平楼上袅袅传来:“高台元日一登游,东向扶桑送远眸。岸隐潮声连古戍,天回春意满芳洲。鲸波突兀辽阳隔,螺岛微茫海市浮。翘首五云宫阙近,灵氛常映太平楼。”

  这是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的大年初一,戚继光没有去蓬莱阁跪拜群仙,而是登上军营中的太平楼,写下这首《乙卯元日登太平楼》。担负山东抗倭的大任,戚继光不禁向东远眺日本,思绪万千。潮声中隐隐传来古战场厮杀声,拂面的海风也有了些许春意,五云宫阙近在眼前,天下一定能太平。然而,戚继光的太平祈愿没有实现。6月7日,一队不到百人的倭寇在浙江登陆,一路烧杀劫掠。江浙一带守军抵抗不力,不少望风而逃。倭寇肆虐东南沿海多年,这次竟然打到南京城下,震惊了朝野上下。

  危难时刻,文韬武略的戚继光被调往浙江。在台州,他力挽狂澜,打开胜利之门。然而,伴随着一个又一个捷报,他在台州的普宁寺度过了一个颇为落寞的除夕。“落日萧萧起暮钟,祗园呼酒亦从容。时华已谢群情异,风景相将到处同。百战谁能宽束带,平生自慰有孤忠。残宵坐对寒灯尽,远思悠悠在海东。”这首《普宁寺度岁》,道出了戚继光的境遇。为了消灭肆虐的倭寇,戚继光殚精竭虑,即使在除夕夜,亦是枕戈待旦,思考剿倭大计。但他的一片赤胆忠心、报国之志,不被朝堂之人理解,屡遭非议,只能以“孤忠”自我宽慰。

  是英雄,总会有英雄相惜。戚继光在剿倭征战中,与汪道昆成了莫逆之交。一个大年初一,深知戚继光处境的汪道昆,用一首《元日寄戚都护元敬》向戚继光送去春节问候,给予了他莫大的安慰。诗中称赞戚继光“汉家独有冠军才”,并用“报国双悬三尺剑”相互激励,牢记许下的誓言:剿灭倭寇,让百姓安居乐业。也正是在汪道昆等一批忠臣良将的支持下,戚继光率军与倭寇战斗十余年,终于“报国志酬民恨雪”。

  浙闽百姓永远记住了这位英雄。戚继光在大年初一收复了被倭寇占据的福建省莆田市,直到大年初四,人们才安顿下来补过春节。因此,在莆田,正式的大年夜是初四,俗称“做大岁”。浙江省温岭市、玉环市有正月十四过元宵节的习俗,也是因为戚继光在那一天歼灭了进犯当地的倭寇。戚继光,就这样走入历代百姓的春节。

  戚继光戎马倥偬数十年,他的春节自是不同凡响,有刀光剑影,也有激扬文字。遥想隆庆二年(1568年)的大年初一,已奉召北还的戚继光写下激昂诗句,英雄气概溢满玉笺:“圣主筹边日,孤臣应召年。临池惊短鬓,聚梗识多贤。二水分闽楚,丹心誓地天。感恩怀尺疏,直欲捣祁连!”此时的戚继光壮志满怀,欲在北方战场主动歼敌,改变以往的被动局面。于是,戚继光在当月上了《请兵破虏疏》,成为寒冷冬日里的热议。各种流言、猜忌,注定了这一破虏宏图命运多舛。

  困难和挫折是英雄的试金石。戚继光审时度势,采取“驻重兵以当其长驱,而又乘边墙以防其出没”的防守战略,有效抵御了蒙古部族内犯,迎来相对和平的时光。但边患未除,戚继光情何以堪,每到辞旧迎新的除夕,更是心绪难平,一首首荡气回肠的诗篇,抒写了他的慷慨悲壮。“试看腊向天涯尽,独有边愁恋二毛”,是他忧国忧民的感叹。“燕然北望空弹剑,马革寻常片石难”,是他壮志未酬的不甘。“丹心不假残杯力,醉倚空庭拂剑缑”,是他渴望杀敌报国的呐喊。“共君莫话当年事,赤胆犹殷白发稀”,是他淡泊功名、矢志不渝的心声。

  边陲无战事,却使得党同伐异的内斗愈演愈烈,一连串针对戚继光的打击接踵而至。万历十二年(1584年)冬,这位救危扶倾的英雄,被罢官免职。万历十五年(1587年)腊月的一天,“鸡三号,将星陨矣”,曾经“南北征途莫问年,但教意气每翩翩”的戚继光,在故土蓬莱黯然离世,没能等到近在眼前的春节。

  仰望戚继光雕像,回味这些力透纸背、穿越时空的诗咏,每一个字都是一腔热血铸就,洋溢着精忠报国的英雄情结,撼人心魄。


文章来源:中国国防报
责任编辑:胡光曲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