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金平县“英雄十姊妹”女子民兵班——
金水河畔守护一草一木
■付云武 中国国防报记者 柯 穴
滇南三月,草木葱茏。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水河畔,鲜红的木棉花向阳怒放。沿河望去,家家户户门前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
眼看春耕备耕到来,边境线上人员和牲畜增多,容易出现越界问题。金平县“英雄十姊妹”女子民兵班的队员们身着筒裙,携带巡逻装备,沿着边境线巡逻执勤。
国旗、木棉、筒裙,眼前的图景,诉说着这个英雄群体的时代传承。
45年前,在边境作战中,该民兵班首批傣家姑娘勇破旧俗,脱下傣家传统服饰筒裙做成担架,运送解放军伤员,筒裙为此染上鲜血的红。因为支前工作成绩突出,民兵班荣立集体一等功,并被中央军委和原昆明军区先后授予“英雄十姊妹”“十姊妹支前模范民兵班”荣誉称号。45年间,民兵班女承母业,旗帜不倒、队伍不散、传统不丢、精神不失,2014年“英雄十姊妹”党支部成立后,熠熠生辉的党员徽章让这支队伍的底色更加闪亮。
金水河村海拔仅108米,全年日照时间长,气温高、湿度大。去年年底,刚做了母亲的女民兵王纯得知有巡逻任务后毫不犹豫加入队伍。“这里地处亚热带,巡逻执勤条件艰苦,但上级把协助边防部队守边的任务交给我们,是对民兵班的信任,再苦再累也不能退缩。”王纯告诉记者,全班16名队员,有学医的,有学法律的,大家都有一个信念,就是和子弟兵共同为祖国站好岗、放好哨。
“有情况!”在年初的一次夜间联合巡逻中,走在队伍前面的女子民兵班班长陆子黎借着远处村落昏暗的灯光,发现界河岸边有人从船上卸货物。女民兵和边防官兵一道前出,对可疑船只实施包围。经检查,发现走私物品,官兵进行了现场处置。
“女民兵熟悉边境线上的一草一木,个个都是‘边防通’。”金平县人武部政委王家谱告诉记者,新一代女子民兵班的民兵全部是第一代女民兵的女儿或儿媳。她们以母辈为榜样,虚心好学、刻苦钻研,边境情况“一口清”“一眼准”。
“巡边管边,女子民兵班就像一条情感纽带,将跨境而居的边民紧密连在一起。”蒙自军分区政委黄勤生介绍,金水河镇毗邻边境,聚居着苗族、瑶族、傣族、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布朗族、汉族等群众,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1%,不少民族还是跨境民族。女子民兵班积极宣传各项边防法规,主动参与山林地界、邻里、家庭等方面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维护边境的和谐稳定。
夕阳的余晖中,女子民兵班巡逻归来。在村边“英雄十姊妹”广场上,一场新老女子民兵班“庆‘三八’、话传统”谈心交心活动展开。
第一代女子民兵班的第二任班长、女子民兵班党支部书记黎琼寄语新一代女民兵:“荣誉是党委政府、人民军队对我们的激励,我们不能躺在功劳簿上,而是要更加努力在新时代强边固防中发挥应有作用。”第一代女子民兵班民兵、二等功臣李建珍接过话茬:“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爱国就是爱家。作为一名边防民兵,要用实际行动争当管边戍边的生力军、兴边富边的带头人!”“请放心,我们一定刻苦训练、精武强能,跑好我们的这一棒!”女民兵们纷纷表示。
不知不觉间,天上已挂满宝石般的星星。第二天清晨,女民兵们迎着朝阳再次出发……
作者:付云武 柯穴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