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用英烈精神培根铸魂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军史钩沉      2024-04-03 10:42:29

  ■庄 戈 刘佳雯

  

  又是一年芳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近日,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网信办、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铸魂·2024·清明祭英烈”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部署开展以缅怀先烈事迹、传承英烈精神为重点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这次活动从3月下旬持续至5月中旬,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必将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崇尚英雄、缅怀先烈、关爱烈属的浓厚氛围,更好地赓续红色血脉,用英烈精神凝心聚力、培根铸魂。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从神州陆沉中奋起,于一穷二白中奋进,在“开除球籍”边缘奋斗,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一路走来,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据统计,革命战争年代以来,先后约有2000万名烈士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而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没有留下姓名。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当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先辈们或沥血孤营,或横刀敌阵,或鏖战沙场,或昂首刑场。多少年轻的生命,铺展成绚丽的晚霞;多少悲壮的牺牲,化作宁静的黎明。伏契克说过:“为了争取将来的美好而牺牲了的人,都是一尊石质的雕像。”革命烈士是“拿出自己的生命去殉我们的事业”的人,是“将生命价值发挥到顶点”的人。每个先烈的安息之所,哪怕是一座无名的坟、一块无字的碑,都是国人心中永远的“精神圣地”。

  “躯壳纵填沟壑去,精神犹在海天张。”英烈不是点燃的蜡烛,而是一束纯净的阳光。蜡烛有燃尽之时,而英烈的精神光芒永驻。英烈身上所体现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情怀,“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的忧患意识,“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的高尚境界,“忍看山河碎?愿将赤血流”的献身精神,是我们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精神密码,也是我们今天凝心铸魂、固本培元不可或缺的精神营养。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踏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的前途无比光明,我们的使命任重道远。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前进路上,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船到中流、人到半山”的艰险,也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雄健的精神”的支撑。我们缅怀英烈、学习英烈,从英烈精神中持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这正是英烈精神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应责无旁贷地传承英烈精神,续写英烈未竟的事业。应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全部工作向打仗用劲,提振奋斗者的精气神、展现追梦人的新作为,知重负重、苦干实干,跑出新时代奋斗强军加速度,全力以赴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


文章来源: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胡光曲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