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海军勤务学院:“双课堂三层次”助力军士学员实现自我价值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大陆军事      2024-05-07 08:25:29

    海军勤务学院推行“双课堂三层次”军士培养模式后,很多军士学员感到受益匪浅。

    学员郑梦博盘点着一年来的收获——课程成绩达90分以上、连续两年获得学业奖学金、首届“工匠杯”军地院校军士学员电子电工基本技能比武团体三等奖、荣立个人三等功……和郑梦博一样,军士学员们正在体验着自己的拔节成长。

    什么是“双课堂三层次”?“双课堂三层次”又是为了什么?此前,该院教员在授课中发现公共基础课程基本没有实践机会,学员和课程的“黏性”只能在短短45分钟的课堂上产生。于是,该院尝试打破“课上”和“课下”的时间界限,以实习训练和课外实践为牵引,在“课上连接课下、理论连接实践”中,引导学员从基础、应用、创新三个层次不断提高。

    看到越来越多的军士学员主动参加课外活动,公共基础课程教员们感到很欣慰:“军士学员正在课外实践的自我驱动中实现自我价值。”

    当课堂被重新定义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李 芮

    教员梁国库(右一)为学员讲解示范电路连接操作。陈登科摄

    课堂的定义有多广

    耿鹏飞没想到,他一向擅长的物理电路连接考试“翻车”了。

    那年9月,耿鹏飞考入海军勤务学院。上高中时,物理是他的强项,所以入学第一学期的物理必修课,他的成绩名列前茅,尤其在学习电路图章节,他在随堂小测中几乎次次能得满分。不仅如此,即使是实验课,他也是最快连通电路的学员。因此,班里有不少同学拜他为师。

    然而,一年后,同样的电路题从课本搬到实装中,耿鹏飞的表现令人大跌眼镜。

    大二第一学期,耿鹏飞开始学习专业课,有的专业课涉及在实装中连接电路。那天,在《某柴油机发电站》课上,教员梁国库将某装备一一陈列在实操台,演示两遍后,便让学员尝试着自己动手连接。

    这道实践题的母题,早在大一物理课上耿鹏飞就已牢牢掌握,这次实践他觉得是“小菜一碟”。意外的是,实际操作过程中,无论他怎么尝试,测试电路是否连通的电流笔始终不亮,明明原理相同,可就是连接不通。

    最拿手的科目栽了跟头。然而,这仅仅是开始。一连几次,耿鹏飞的随堂测试成绩都不尽如人意。

    为何在基础物理课上,学员能快速领会知识要点,而将理论应用到实践的路径却不畅通?梁国库带着困惑与教研室的同事们进行探讨。对比大一物理课和大二专业课成绩单,他们发现耿鹏飞的情况并不是个例。一些学员在打基础阶段,知识掌握得看似牢固,可在实践中却“水土不服”。

    “课堂上掌握基本理论固然重要,但脱离实践解答问题无异于纸上谈兵。要想把知识融会贯通,学员需要具备将课堂内容转化为实践应用的能力。”发现这一现象后,承担公共基础学科教学的教研室向所在上级党委反映情况。

    果不其然,情况一经反馈立即引起基础部党委重视。随后,他们在深入调研中发现,这种现象在英语、化学、计算机等其他公共基础学科也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以致有学员在大学四年学习中出现基础课与专业课“倒挂”的现象:大一成绩优异,大二却开始走低。这些学员成绩“高开低走”的背后,固然有学员自身动手实践能力的因素,但是在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教学衔接上,肯定也存在着某些脱节。

    这种情况甚至可以延伸至学员毕业后,学员毕业综合成绩评定以3年成绩总和为基础,很多综合评分很高的学员走上战位后,实际能力表现并未有其成绩那样耀眼夺目。

    “万丈高楼平地起。公共基础学科教学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为学好专业课打基础,如果说专业课是‘起高楼’,公共课就是在‘打地基’。”针对调研中发现的系列现象,该院领导深入分析,“究其根本是学员‘夯基础’和‘塑能力’的曲线不吻合,若想缩短课堂到实践的磨合期,就要扩大课堂范围,对公共基础课实践环节进行改革。”

    于是,该院掀起一场重新定义课堂的研讨:课堂的范畴绝不仅仅限制于课堂教学的45分钟内,课后实践也是课堂的重要一环。消除课堂与实践界限,依托“课上+课下”双课堂,让学员在夯实基础、强化应用和实现创新三个层次中提高公共基础学科能力。

    由此,“双课堂三层次”培养模式应运而生。

    实践的舞台有多大

    计算机教员胡杰华的课堂上,近几年来多了一个别出心裁的“我来提问”环节:这一堂课提出问题,提问的是大一大二的学弟学妹;下一堂课通过视频“隔空”回答问题的,则是大三实习或者已毕业的学哥学姐。

    这种课堂设置创新对于胡杰华来说,不仅在于教学知识体系的不断更新完善,更是向实战聚焦的课程实践。

    “解铃还须系铃人。”胡杰华说,与计算机这些公共基础课相比,很多学员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更加重视,也更感兴趣,但是“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勤务专业学员的工作几乎全程离不开计算机,只有对计算机运行的“底层逻辑”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未来战场运用才能更加游刃有余。

    秉持这一观点,胡杰华将大量海军勤务保障的实战案例融入计算机基础教学,并发动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学员参与其中。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有效互动,带来的是“两端”效能的提升——

    初上计算机课程,学员林少华有些吃力,胡杰华就让她担任课代表,专门负责收集问题与毕业学员联系。“学哥学姐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回答的那些问题,让我的学习更具针对性,也大大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在很短时间内,林少华的学习成绩就实现了突飞猛进。后来,她报名参加全国大学生信息素养大赛,斩获大赛高职组一等奖。

    毕业学员们也在“温故”中“知新”,在“厚积”中“薄发”,迸发出更强烈的创新激情:洪具城毕业后从事人力资源工作,他利用办公软件建立函数模型,优化档案统计流程,受到单位领导表扬和肯定;陈旭艳熟练掌握编程,带领团队编写的程序,在财务岗位练兵比武中夺得佳绩……

    “一堂普通的体育课,竟上出了实战的味道。”回想起在大海上乘风破浪备赛“海军杯”大学生帆船邀请赛的经历,学员王云飞难掩兴奋:“驾驭风浪,我走向了更远的深蓝。”

    去年夏天,王云飞因出色的爆发力和耐力,被选中成为帆船队一员,经过两周陆地训练后,他和队友来到海上进行训练。

    王云飞忘不了,第一次“放飞”就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由于对风向判断不准确,帆船前进速度受到影响,出发指令过去好几分钟,帆船依然在原地打转。第一次“试水”以失败告终。

    “海上情况变幻莫测,只有准确判断风速和风力,才能拥有更快的速度,探索未知的海域。”正当王云飞和队友垂头丧气时,军事体育教员宋雪杉的话让他们茅塞顿开。

    于是,帆船队队员开始在海上训练中学习如何判断风向风力。当摸清风浪的“脾气”后,王云飞和队友像破译了帆船的航行密码。在他们的全力配合下,首轮比赛毫无意外冲进了前三名。此刻,王云飞更深刻地领悟道:“好的帆船手是风浪的掌舵者,只有掌握实战需要的技能,才能在未来的航行中一路高歌。”

    一年后,当王云飞学习《航海基础》课航海气象测定时,他再次来到这片海。

    “为什么海面上有明暗交错的色块?”站在岸边,王云飞的目光顺着教员所指方向向大海深处延伸。

    这个问题,王云飞再熟悉不过,他自信地举手回答:“在大海上,风向往往与水波流向相反,海面上暗色小块通常意味着这个区域有强风。”

    王云飞的答案让教员赞不绝口。一堂海上体育课,不仅练就了他驾驭风浪的能力,还提升了他学习专业课的信心,实践也在此刻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强能的影响有多深

    “如何解决世界各国海军发展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一场“模拟联合国”国际生态大会在海军勤务学院进行。这是这次会议动议的第一个议题,学员刘娜在本次会议中扮演其中一名中国代表。

    一名扮演发达国家代表的学员率先发言:“我国海军的舰艇具有相对成熟的环保装置,海上力量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应该承担更多责任。”

    面对这一发言,刘娜不由有些紧张——此前模拟中,她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开场。

    感受到其他学员投射来支持的目光,刘娜急速跳动的心渐渐平稳下来。

    “贵国海军近年多艘舰艇因起火而发生海上漏油事件,请问对此你们持怎样的看法……”分析出“发达国家代表”的发言漏洞,刘娜迅速调整状态梳理发言提纲,沉着冷静地予以回击,并提出客观、合理的解决方案。

    “这次临机反应受到肯定,离不开平时课堂上教员设置的口语练习。”刘娜说,“模拟联合国”只是锻炼即兴口语表达的途径之一,教员还会经常设置海上突遇敌情、出访参加甲板交流会、召开战地新闻发布会等情境,引导学员巩固和锤炼“实战本领”。

    “即兴口语表达增强了学员的自信心,通过练习和实践,他们不仅能够克服紧张和焦虑,还能提高思维能力和反应速度。”英语教员路凯丽针对学员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为学员制订了基础版和进阶版培养方案。“军事英语课的终点不仅仅是敢开口表达,而是要在实战中熟练加以应用,为战斗力增值赋能。”

    狂风怒号,波涛翻滚。一艘军舰像一叶扁舟在浪尖飘摇。受极端天气影响,某舰调整返航时间,可船上的某种物资需要快速补给,如何通过联合投送将物资快速送达指定地点?

    “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各编组投送要求,梳理任务量,确定各编组、梯队优先值……”学员钟乙清将步骤一一列出,写在笔记本上。“这不是推进某一项进程,而是要对全局都有所考量。当目光由只瞄准一个点转化到辐射整个面,才能获得通向最优解的捷径。”

    去年,钟乙清参加“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全国二等奖。头一次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他发现:“数学不再是冰冷的,数学公式不只是获取答案的工具。”

    当一种计算能力转化为一种思维方式,钟乙清感受到了数学独特的魅力,这个魅力引领他不断向军事训练中的矛盾问题探索。

    “强能,不仅是练就行为上的技能,更是培养一种思维上的认真。”钟乙清对此深有体会。

    如果说公共基础课程学习的归宿,是培养学员解决实际问题、应对实战环境的能力,那么“双课堂三层次”培养模式就是这项能力的助跑器。在这里,数学可以解决物流投送,物理可以抢修抢建军港供电,化学可以进行快速油料化验……在这里,只要爱思考肯拼搏,学员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作者:李芮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