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走近中国维和部队——赴黎巴嫩维和部队:“世界上最好的扫雷队伍”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大陆军事      2024-05-20 19:00:00

文字文稿10

中国赴黎巴嫩维和部队举行升旗仪式。图源:中国军网

  黎巴嫩,南部与以色列相邻,东北部与叙利亚接壤,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历史、宗教等原因,使它成为大国矛盾的焦点,饱受战火摧残。1978年3月,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成立,简称联黎部队,支持黎巴嫩维护国家稳定,恢复地区和平与安全。2006年,中国应联合国的请求正式加入联黎部队,向中东地区派出首支维和部队。目前,中国第22批赴黎维和部队正在当地执行为期1年的维和任务。

文字文稿160

扫雷官兵对当天所清排出的地雷以诱爆的方式成功进行销毁。图源:央视新闻

  中国赴黎维和部队一直致力于维护南黎地区的和平稳定,主要担负扫雷排爆、蓝线栽桩、观察哨建设、巡逻道路修复、医疗救助和人道主义援助等任务。截至2023年12月,中国维和部队在黎巴嫩南部的任务区累计探排约200万平方米疑似雷区,排除地雷及各类未爆物2万余枚,将一片片被称为“死亡之地”的雷场,变成了希望的原野,让身处冲突地区的人民得以重见和平发展的前景。

  在联黎部队这个由诸多国家维和部队组成的大家庭中,“中国蓝盔”是最受尊敬的部队之一,也是最让联黎司令部放心的部队之一。他们训练有素、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在黎巴嫩任务区,一荏荏维和官兵把维和作为检验练兵备战的“实战场”,以“严于平时、高于国内、强于友军”的高标准,用一流成绩书写扫雷排爆“零伤亡”、通道勘测“零误差”的中国奇迹,被联合国地雷行动中心誉为世界上最好的扫雷队伍”,被联黎司令称赞为“最出色的维和部队”,被当地民众亲切地称为“最可爱的东方朋友”。

3ecc74ebdfbca5e77909affad1d91752_629111

黎巴嫩:雷场遍布的“中东火药桶”

  坐落在地中海畔的黎巴嫩,本是中东著名的旅游胜地,却因为长期的武装冲突,从曾经的“东方小巴黎”变成了“中东火药桶”,成为了世界上和平最脆弱的地方之一。

文字文稿1116

图源:央视网-新闻直播间截图

  历史上,由于领土和主权争议、民族宗教矛盾等原因,以色列与黎巴嫩多次爆发武装冲突,迄今未解除敌对状态。2000年,以色列从黎南部撤军,联合国在黎巴嫩与以色列边境划定了一条长约121公里的“蓝线”作为双方临时停火线,也被视为以黎临时边界。

文字文稿129

“蓝线”区域存在上千个雷场和数十万枚地雷。图源:南部战区微信公众号

  在黎巴嫩南部边境的“蓝线”区域,山中植被茂密,远处海景怡人,却被当地人称为“死亡地带”。上世纪的五次中东战争,在这里留下了上千个雷场和数十万枚地雷。在黎以冲突中,以色列还向黎巴嫩投下的约400万枚集束炸弹,超过100万枚没有爆炸。散落在各个角落的未爆弹,再遇触动即会起爆,杀伤力也与一颗反步兵地雷相似。战后,逃难归来的黎巴嫩人民深受雷患之苦,频频因为误踩误碰而不幸死亡或落下终身残疾,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一度受到严重影响。

  除了有形的地雷,黎巴嫩还存在着很多影响和平进程的无形“地雷”。放眼黎巴嫩维和任务区,政治纷争、教派林立、恐怖袭击等因素纠缠在一起,战争的“燃点”非常低,随便一根“火柴”就可能引爆这个“火药桶”。

3ecc74ebdfbca5e77909affad1d91752_629111

中国首次向中东地区派出维和部队

文字文稿1134

  2006年3月31日,中国维和工兵营的先头部队抵达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国际机场。新华社发 (潘立文 摄)

  2006年,中国应联合国邀请首次向中东地区派出维和部队,赴黎巴嫩协助制止冲突、恢复和平。中国维和工兵营由一个排雷连、一个工程连、一个保障连和一个一级医院组成,共计182人,部署在黎巴嫩南部边境地区,接受联合国驻黎巴嫩维和临时部队(简称“联黎部队”)司令部指挥。参加此次维和行动的官兵从具有丰富扫雷经验的工兵团中层层严格选拔,赴黎后仅用不到6个月时间,就通过考核,顺利取得了联合国扫雷资质认证。

文字文稿1186

  2006年8月28日,中国维和部队排爆官兵在黎巴嫩纳古拉村排除一枚未爆炸弹。新华社发(李春年 摄)

  在首批中国维和官兵抵达任务区不久,黎以爆发了30年来最大规模的武装冲突。7月,以色列军队空袭了黎巴嫩南部希亚姆镇的一个联合国观察哨,中国军事观察员杜照宇牺牲;8月,1枚火箭弹误射中国工兵营营区,击中弹药库值班室,正在值班的周峰等3名官兵受伤……营区处于交战中心区,每天都有近百枚炮弹在营区附近爆炸。生死关头,撤还是不撤?上级征求官兵意见,大家一致表态:坚守阵地、履行使命!

  在34天的黎以冲突中,中国维和官兵先后30余次冒着枪林弹雨完成各种维和任务,是彼时联黎部队唯一一支在炮火下外出救援和作业的维和工兵分队。联合国负责维和事务的副秘书长盖埃诺由衷称赞:“中国军人为世界维和树立了榜样。”

3ecc74ebdfbca5e77909affad1d91752_629111

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

文字文稿1239

维和官兵祭奠杜照宇烈士。孟磊磊供图 图源:中国军网微信

  杜照宇烈士,成为了一批批中国赴黎维和官兵的精神丰碑。为了世界和平,他的生命被永远定格在了34岁。2006年7月25日晚7时30分(北京时间7月26日凌晨30分),以色列军队对黎巴嫩南部希亚姆镇进行空袭,杜照宇所在的联合国观察哨所遭袭,被炸成一片废墟,包括杜照宇在内的4名联合国观察员不幸遇难。

文字文稿1418

希亚姆镇观察哨所留下的“千疮百孔”。孟磊磊供图 图源:中国军网微信

  当天,杜照宇本有机会幸免于难。他可以趁有人换哨时撤回后方基地休整,却主动留在了观察哨,让生病的澳大利亚籍女观察员和年龄较大的爱尔兰籍观察员先撤下休整,在战火之中“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了自己。”

文字文稿1551

纪念碑。图源:中国军网

  联黎部队用被炸现场残存的T型墙竖起了一座纪念碑,弹片在墙体留下的痕迹至今仍清晰刺眼。刻有烈士遗像及简要信息的石板被安放在纪念碑顶部,照片中的杜照宇笑容满面。他的笑容就像温暖的太阳,感染着为守护世界和平而踏上黎巴嫩土地的中国维和勇士;他的牺牲让维和战友们更加深刻认识到了肩负的责任,也更明白了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

3ecc74ebdfbca5e77909affad1d91752_629111

获誉“世界上最好的扫雷队伍”

  2006年8月14日,黎以在联合国的斡旋下停火,但战争留下的地雷和未爆弹依旧狰狞,为黎巴嫩人民战后重建带来重重障碍。于是,艰苦而危险的排除爆炸物工作,成为联黎部队中国分遣队的一项重要任务。

  黎以边境“蓝线”雷场有“地雷微缩博物馆”之称,是埋藏地雷种类、数量最多和清排难度最大的区域之一;而散落在黎巴嫩南部的未爆弹,不仅有密密麻麻的集束炸弹,还有重达千磅的航弹,都是随时致人于死地的恐怖杀手。

  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中国维和官兵从未有过退缩,“再危险也总要有人去做”!他们通过扫雷作业,为“蓝线”的划界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持,将一片又一片净土归还黎巴嫩人民,赢得了各方的广泛赞誉和一致好评。

610601“蓝线”栽桩:用“蓝桶”串联起对和平的期望

文字文稿1566

“蓝线”栽桩。图源:南部战区微信公众号

  “蓝线”栽桩,就是在联合国划定的黎以停火线上,将标有“UN(联合国)”字样的蓝桶立在浇筑好的水泥柱上,形成一个个界桩,从图上标示到现地,串联起明确具体的“蓝色和平线”,这也是中国赴黎维和部队的主要任务之一。

  每栽设一个蓝桶需要30袋水泥、250包砂石、120桶水,为了将物资用料从安全区域送达由联黎部队确定的点位,中国扫雷队员首先需要要进行扫雷作业,开辟一条宽2米,长度从几十米到几百米不等的安全通道。

  扫雷被称为斗“死神”,在蓝线区域的雷场作业,面对的更是叠了buff的“死神”。首先,布设于上世纪70年代的雷场极不规则,因为植被生长、雨水冲刷等原因,不少地雷已经发生了位移,有的包裹在树根里,有的藏在草丛中……警戒线外,谁也不知道地雷会以什么方式存在,大部分雷还处于一触即发状态,稍有疏忽,就可能对作业手造成致命伤害。

  同时,任务区荆棘丛生,常有毒蛇、毒虫出没其中,而扫雷官兵除了要忍受虫蚁叮咬,还常常要在枪口监视下作业——某次,扫雷作业手李晓科正在用探雷器探测作业,突然感觉有东西从耳边飞过,回头发现离自己仅50公分的雷场标识牌上出现了一个小洞。这是对面射来的子弹,“死神”刚与他擦肩而过。——蓝桶点位紧邻冲突敏感区,随时可能发生意外事件,这样的遭遇屡见不鲜。

 610601柑橘园排弹:重树当地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

文字文稿131

记载中国工兵排雷日期、类型、数量等信息的石碑。图源:中国军网

  距黎以边境大约10公里的辛尼亚村,是黎以交战的重灾区。当地水果产值占农业产值的51%,当地果农大量种植柑桔、香蕉和葡萄等水果出口以维持生计。然而,战火中,大量集束炸弹的未爆弹留在了柑橘园中,把丰沃的果园变成了死亡的禁地,哪怕成熟的果实已经挂满枝头,却没人敢走进去采摘。

  村民们急切期盼着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到来能改变现状。然而,在对集束炸弹的排除方法上,各国维和部队都没有什么更高明的手段,无法借助排爆工具,只能靠人工一平方一平方的排除。在果园里搜排集束炸弹比在雷场排雷更危险,因为挂在树上的子炸弹在风的作用下随时都会被引爆,所以根据联黎部队规定,只要发现集束炸弹即可原地销毁。

  当中国维和部队排爆连走进硕果累累的柑橘园,未爆弹在阳光的照射下已经变得很烫,也许仅仅因高温就会爆炸。但官兵们却放弃了就地销毁这个选项。就地销毁不仅会把橘子给炸掉,成长多年的果树也毁了。这些,可都是当地果农的心血和生计。

  自中国的维和战士一边拿着水瓶挨个给炮弹浇水降温,一边小心翼翼地从田间枝头把集束炸弹一枚一枚地挪出来,运到安全的地方进行销毁。经过几天的仔细搜排,最终将这片柑橘园安全无损地交到了果园主人阿布拉辛手中。阿布拉辛感激地说:你们交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片果园,而是我们一家人赖以维持生存的命脉。

610601“中国扫雷”:作业法被写入联合国扫雷标准作业程序

文字文稿1671

扫雷资质考核现场 图源:南部战区微信公众号

  检验的是能力本领,考验的是责任担当。从2006年至今,中国赴黎维和工兵累计探排约200余万平方米疑似雷区,排除地雷及各类未爆物2万余枚,创造了“零事故”“零伤亡”的过硬成绩。联合国地雷行动中心官员衷心称赞中国维和分队是“世界上最好的扫雷队伍”。

  在当地夏季40℃的高温天气中,套在防护装具里感觉就像蒸桑拿,不到1分钟全身湿透,但中国维和扫雷作业手在执行任务时却好似全然不受影响。他们动作敏捷,步骤准确,扫雷的标准作业流程如同成为了肌肉记忆。

  按照联黎部队的规定,发现地雷只需按照SOP(国际扫雷标准作业程序)逐个成功引爆即可,但中国扫雷官兵还会考虑得更多:如何把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会不会影响当地群众的生活......他们实战中积累经验,先后创建了多种扫雷作业方法,其中“人机配合扫雷”和“水压介质爆破分解地雷”作业法被写入联合国扫雷标准作业程序。

  2013年4月,中国第11批赴黎维和工兵营以“5天通过扫雷资质认证”刷新联合国扫雷资质认证最短时间;2017年3月,中国第15批赴黎巴嫩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成为联黎部队中唯一一支通过扫雷、排爆和战场区域清排3项资质认证的分队;2019年6月,中国第18批赴黎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首次派出3名女扫雷作业手执行任务;2020年9月,中国第19批赴黎巴嫩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同时获得军事扫雷与人道主义扫雷两种资质......“中国扫雷”在黎巴嫩已经成为一个符号,代表着专业、高效和安全。联黎部队地雷行动中心官员比拉尔表示:“中国式扫雷精准且高效!很高兴联黎部队拥有这样的扫雷队伍。”


综合整理自:新华社、央视新闻、CCTV《东方时空》、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新闻网、中国军网、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川观新闻-四川日报、凤凰卫视-凤凰大视野、南部战区微信公众号等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