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5.25”心理健康日特别策划丨解读学员的“情绪量表”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大陆军事      2024-05-22 17:55:22

    “这个摄像头似乎会‘读心术’,短短几十秒就能读懂我的情绪。”海军勤务学院心理防护中心,学员韦妙端坐在AI心理测评系统的摄像头前。

    镜头轻轻扫一扫,一张记录着各项数据的“情绪量表”新鲜出炉。通过解读微表情,系统分析韦妙内心的压力值已“爆表”。

    情绪也有温度,过冷或过热都会让身体“生病”。为了让学员正确对待压力、保持身心健康,今年5月,海军勤务学院开启“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组织开展“心理防护中心开放日”、户外心理训练等一系列活动。

    学员们敞开心扉交流、热情投入训练,逐渐将压力转换为成长的动力……

    梦想是有重量的,成长的过程也是与压力相处的过程——

    解读学员的“情绪量表”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李芮  通讯员  任程程  鱼娇

    学员在心理防护中心通过骑行动感单车调节压力。李芮 摄

    自信是通往成功的第一步

    打开自己的“情绪量表”,海军勤务学院学员李厚奇一眼就锁定“发热”状态的压力值。

    李厚奇即将毕业,能否在分配中选到心仪的岗位,他心里没底。拿着“情绪量表”,他找到心理教育训练课的任课教员张晓艳求助。

    “教员,距离毕业不到两个月,尚未明确任职岗位,我感到十分焦虑。” 李厚奇说。

    其实,李厚奇并不是第一个因毕业选岗压力前来寻求帮助的学员。张晓艳说,每到毕业季,学员内心的压力水平就会普遍处于高位。

    “面对压力,首先要建立自信心,寻求自我认同感。”张晓艳一边开导他,一边在心里酝酿着一场活动。

    5月初,学院组织开展户外心理训练,结合之前学员普遍遇到的问题,张晓艳设置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自信呐喊”。

    “选岗是选择题也是必答题,勇敢自信地接纳它,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活动刚开始,张晓艳播放了一段视频,她邀请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学员为即将毕业的学员们“打气”,与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大学最后阶段的冲刺经验和部队日常。

    听了各位学长的讲述,学员们内心少了一分焦虑,多了一分对未来的期待。视频播放完毕,张晓艳教员带领学员来到操场,鼓励他们勇敢地喊出内心声音,释放压力。

    “年轻没有失败,每一步都很精彩。我是最棒的,一定能胜任未来的岗位!”在张晓艳的引导下,李厚奇在操场上放声高呼。

    一声呐喊,激发了李厚奇埋在心底的力量。回到宿舍,李厚奇开始制订计划,打算利用毕业前的这段时间努力冲刺,一边争取选岗主动权,一边为之后任职夯实能力。课堂上,他更加积极地回答问题,主动与老师交流所思所想;下课后,他通过参加各项活动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毕业的日子一天天临近,李厚奇最后的校园时光充实忙碌,展望未来,他满怀信心。

    重拾自信,研究生学员马云飞的“情绪量表”上,压力值数据回到了中线。不仅如此,他的论文写作也更流畅了。

    去年年底,马云飞参加毕业论文开题答辩,即使导师反复叮嘱过如何作答,他内心依旧紧张。面对提问,他支支吾吾说不出重点,答辩便草草结束了。接下来几天,马云飞闷闷不乐,甚至不愿与人交流。导师蒋丽华察觉到他的情绪变化,于是请他到办公室聊聊天。

    “由于自己是跨专业读研,吸收知识比别人慢半拍,久而久之便不太自信。”马云飞袒露心声。

    “我以前也不是‘科班’出身,学习新专业、开辟新‘赛道’,我同样会感到吃力。”蒋丽华娓娓道来,“那时候,只要有时间,我就泡在图书馆里收集各种资料、整理读书报告,遇到瓶颈便向导师请教、跟同学们探讨。我相信凭借自己的努力,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克服困难。”

    导师的经历鼓舞了马云飞,让他重新树起对专业学习的信心。从那以后,他不断调整心态,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每当取得一点进步时,都会记录在笔记本上,即使犯错,也会将错误视为学习和成长的机会。通过阅读海量论文,主动和导师交流学习进度,他的论文进展越来越顺利。现在,他也会经常去到学院心理防护中心,一起参与类似“自信呐喊”这样的“小游戏”,时不时鼓励自己。

    “自信是通往成功的第一步。压力并不是贬义词,只要勇敢客观地面对它,它将会成为你前进的动力。”马云飞说。

    海军勤务学院心理咨询师杜英璐(右二)带领学员进行心理沙盘游戏。

    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

    深夜,学员曹渺在焦头烂额地整理材料。他是学院初级指挥培训班学员,同时也在读非全日制研究生。一面是研究生阶段关键的最后一年,一面是直接关系日后晋升的培训,双重学业压力下,他每晚把自己关在自习室赶进度,不到一周就有点吃不消。

    “教员,我好像驮着一座座大山,仿佛每座山都能把我压倒。”来到学院心理防护中心专门打造的“心晴小屋”,曹渺向心理咨询师杜英璐倾诉苦恼。

    看着眉头紧蹙的曹渺,杜英璐递给他一副VR眼镜。戴好眼镜,曹渺眼前随即出现了一片森林,他需要做的是躲避树上掉落的树枝,安全穿越林区。

    然而,越是想要快速抵达终点,越是难以避开随机砸下的树枝。一个、两个……树枝重重向曹渺砸来,他开始心跳加速、手忙脚乱。

    这时,杜英璐的声音在曹渺耳旁响起:“一味求快,可能会欲速而不达;调整节奏,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于是,曹渺尝试放缓脚步,一边观察一边前进,渐渐地,他找到了状态,顺利穿越森林。

    “减速,不是降效。当我们无法在轻重之间做选择,便要思考孰缓孰急。就像兼顾两门学业,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地往前冲,按照时间节点设置每项任务的进度条,既可以分散压力,又能够稳步完成任务。”杜英璐的话让曹渺茅塞顿开。

    回到宿舍后,曹渺拿出一个笔记本,认真梳理自己近期的学习清单和每日任务进度表。每完成一项,他都会在后面打个钩。一天结束,看着纸上的一项项“待处理”变成“已完成”,他在感到轻松之余,内心也为第二天的任务蓄满能量。

    与曹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同学赵飞飞。如果说曹渺的“压力值温度计”是热到爆炸,那赵飞飞无疑是冷到冰点。

    来到培训班,不用操心单位的工作,赵飞飞好像压紧的弹簧突然泄了力。“上学就是在缓解工作压力,当然要好好放松!”他这样认为。

    谁知,心态上的“放松”变成了学习成绩的“放飞”。第一次随堂测试,赵飞飞就被战友远远甩在身后。为了这事他一连几天失眠,于是也来到“心晴小屋”求助。

    在杜英璐的引导下,赵飞飞登上了一辆单车。单车前方是一块“海底世界”主题的显示屏,上面有一条条游动的小鱼。想要闯关成功,就需要赵飞飞通过骑行单车,尽量多地吃掉屏幕上的小鱼。

    “这个游戏是为了培养学员的信念感,让他们勇于追逐目标、不断前进,在过程中适当加压。”一场体验结束后,杜英璐看着大汗淋漓的赵飞飞说,“类比到学业中,游动的小鱼就是你的目标,保持好追求目标的状态,定会有所收获。”

    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压力过大,要学会放慢脚步;压力过小,就要主动加紧步伐。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后,赵飞飞开始改变:他先给自己创建了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保持学习连贯性和紧迫感;然后定期反思,根据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提高课业效率。

    适当加压之后,赵飞飞的学习劲头足了很多。前不久,一次后勤保障课程上,他缜密流畅的表达赢得了教员肯定,让他深受鼓舞。

    “告别‘低压’生活,在前进路上遇到更好的自己。”心怀目标,赵飞飞动力十足。

    行动是所有问题的答案

    “当我甩开顾虑迈出第一步,答案已经开始书写。”回想自己参加“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的经历,学员魏嘉诚感叹道。

    军港管理科学专业的魏嘉诚刚入学时,还是个人工智能领域的“小白”,出于个人爱好,他自学相关知识并加入了学院的兴趣小组,和战友一连参加了几次竞赛。然而,魏嘉诚虽然在活动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每次负责的内容都比较相似,在这个领域的学习渐渐进入了“瓶颈期”。

    “嘉诚,这次竞赛你来做带头人。”去年,指导老师的一句话,让魏嘉诚忐忑不安。“自己闷头攻关课题不在话下,但是领导团队压力有点大,我真的可以吗?”面对突如其来的重任,他有些畏难。

    看着魏嘉诚的“情绪量表”,心理防护中心指导老师关注到他内心的压力,为他设计了一个小活动——让魏嘉诚站在地面上向后倒。

    看到空空如也的地面,魏嘉诚有些犹豫,他担心坚硬的地面会让自己受伤。这时,一块厚厚的海绵垫出现在身后。

    “再尝试一下,调整位置向后倒下。”指导老师说。

    背后的海绵垫给了魏嘉诚安全感,他毫不犹豫地后仰,陷在了柔软的垫子里。

    “犹豫万次不如行动一次,你需要突破自己对困难的想象,勇敢迈出第一步。团队成员就像海绵垫,他们会是你坚强的后盾。”体会着刚才活动中自己的心理变化,魏嘉诚若有所思。

    抛开顾虑,放手去做。从作品的设计到制作,再到最终的展示和答辩,魏嘉诚带领团队成员将难题逐个攻破、化解,将行动融于一个个环节、细节。最终,他们在竞赛中取得了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

    站上舞台,演讲词脱口而出的那一刻,学员胡昊龙心里的石头轻轻落地。

    胡昊龙喜欢看英语电影,在兴趣驱动下,练就了不错的口语水平。今年5月,学院组织英语演讲比赛,他主动报了名。令胡昊龙没想到的是,学员队初赛阶段他就败下阵来。

    那天,他把演讲稿背得滚瓜烂熟,自信地走上台前。然而,当看到一束束目光向自己投来,一股莫名的紧张涌上心头,刚到嘴边的演讲词瞬间卡住了。

    看到胡昊龙紧张得说不出话,战友自发鼓掌鼓励他。胡昊龙试着再来一遍,但句子说得磕磕绊绊,只能硬着头皮撑到结束。

    拿手项目的败北,让胡昊龙深受打击,之后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一天下午,学员队通知大家可以参加“心理防护中心开放日”活动,由于对之前的表现不甘心,他决定去试试。

    “平时交流和在舞台上展示的心情不一样,一想到决赛面对的是全院官兵,大脑就一片空白。”胡昊龙向杜英璐倾诉道。

    防护中心有一间“阳光小屋”练歌房,杜英璐带胡昊龙走了进去。当熟悉的军歌前奏响起,胡昊龙便跟着哼唱。随后,杜英璐把音量调大,胡昊龙的声音也逐渐变大。

    “把这里当成舞台,试着背诵一下演讲稿。”看到胡昊龙逐渐进入状态,杜英璐鼓励他再试一次。果不其然,他很自然地就把演讲内容流利展示出来。

    “以你的英语能力和素养,参加演讲比赛拿到名次肯定没有问题。当下你要做的就是放松心态,只要勇敢迈出那一步,就会发现事情其实没有那么难。”杜英璐对胡昊龙说。

    想得多全是问题,做得多才有答案。胡昊龙开始直面挑战,他先是对着室友练习,而后在班级展示,一遍遍打磨肢体动作,调整演讲节奏。渐渐地,面对大家的注视,他变得越来越自如。

    又一次机会来临,胡昊龙再次走上演讲台。这时,台下灼灼的目光似乎变成了对他无声的支持,曾经的压力和惶恐一扫而光,他从容自信的表达,让台下的评委纷纷打出了高分……

    梦想是有重量的,成长的过程也是与压力相处的过程。学员们的焦虑和迷茫来源于它,收获和喜悦也得益于它。心怀阳光、逐梦前行,愿每一个奔跑的我们,都拥有自信和勇气的力量。


作者:李芮 任程程 鱼娇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