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的空袭与反空袭作战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军史钩沉      2024-05-23 10:52:08

  陆空协同,抢控战场制权

  ——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的空袭与反空袭作战

  ■陈 琪 戚苏源  

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及军队使用的“萨姆-6”防空导弹。

  战例回顾

  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经过长达6年的作战准备,向以色列发动了第四次中东战争,以期“抗战雪耻,收复失地”。双方展开了激烈的空袭与反空袭作战,阿拉伯国家依靠严密的防空火力取得战争初期的制空权,给予以色列以沉重打击,但以色列迅速调整战术,扭转战局。

  战例评析

  吸取教训,扬长避短。埃及、叙利亚空军充分吸取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大量飞机被以色列空军摧毁于地面的惨痛教训,在己方空军力量较弱、难以通过空战打败以色列空军的情况下,建立了严密的对空防御体系,以掩护重要目标的对空安全,保障地面进攻作战。埃及、叙利亚按照大区域、宽正面、全覆盖的原则,在苏伊士运河西岸正面90千米、纵深30千米的地域内,配置了62个地空导弹营和300多门高炮,并首次使用“萨姆-6”导弹和ZSU-23-4型自行高炮两种新型防空武器,形成以地空导弹为主,各型高炮密集部署、混合配置的高中低空相衔接、远中近程相结合的对空防御体系。这一体系在作战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据统计,以军80%的战损飞机均是被埃叙联军地面防空火力击落。

  此战,埃及、叙利亚空军充分考虑到空中力量对比悬殊的实际情况,没有与以色列空军拼“矛”,而是重点发展“盾”,在战争初期创造了局部优势窗口。信息化战争中,劣势一方如果强行与强敌拼装备、比技术,必将陷入被动不利局面。未来防空作战必须树牢非对称作战思想,跳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思维定式,应着眼敌空袭体系的关键节点,重点研究能有效削弱敌空袭兵力兵器效能的方法和装备,扬长避短,以灵活的战役战术集中作战效能对敌形成局部绝对优势,坚决夺取非对称防空作战的主动权,变被动为主动。

  陆空联动,夺取制权。埃及、叙利亚利用伊斯兰教斋月与犹太教赎罪日的有利时机,抢占先机,夺取了战争初期制空权。在西线,开战伊始,埃及即出动作战飞机200多架,低空飞临西奈半岛上空,对以色列军重要军事目标实施突然空袭。作战过程中,埃及空军采取主动升空、寻机歼敌、伴随掩护等方式,积极以攻势作战行动寻歼敌机,有力支援掩护地面力量同时对巴列夫防线发起冲击。此外,为确保地面部队行动的顺利,埃及军队高度重视地面部队行动、防空作战行动和空袭作战行动的紧密配合,将地面部队行动范围牢牢控制在对空掩护区域内。因此,在开战初期,埃及军队快速掌握了战场局部制空权,并为地面部队的推进提供了可靠的支援掩护。

  在夺取制空权的条件下作战,埃及地面部队损失较小,而当埃及地面部队脱离对空掩护范围,被迫向西奈半岛继续发展进攻时,很快遭到以色列空军的致命打击,且损失较大。未来战场,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和作战样式的变化,任何单一军种都无法独立完成作战任务,多军兵种联合作战成为必然。必须统一筹划各军兵种力量的作战行动,根据作战实际灵活采取按任务协同、按时间协同、按空间协同、按电磁频谱协同等方式严密组织诸军兵种力量的协同,使各参战力量达成作战行动上的协调一致、作战力量上的优势互补、战场空间上的相互照应、作战样式及行动上的相互配合、作战时间上的相互衔接和作战效果上的相互利用,发挥整体作战效能,以适应复杂多变的未来战场。

  软硬兼施,制敌于盲。埃及军队在发起进攻的半小时内,就利用电子对抗部队对以色列军队展开了强有力的电子干扰压制,几乎制盲了以色列军队在西奈地区的全部雷达和陆空通信,以及大部分远程地面通信,保证了突袭的成功。由于埃及军队首次使用了制导雷达频率迅速变化、不易干扰、难以躲避的“萨姆-6”导弹,导致战争初期以色列空军多架战机被摧毁。针对这一情况,以色列空军采取了多项措施:一是发射“百舌鸟”反雷达导弹摧毁埃叙地空导弹的跟踪和制导雷达;二是利用“萨姆-6”导弹发射弹道角低伸的特点,进行垂直俯冲投弹,摧毁导弹发射车;三是投掷高热照明弹和高热气球,干扰“萨姆-6”导弹的红外寻热系统;四是运用侦察直升机监视“萨姆-6”导弹的发射,并及时告知战斗机驾驶员快速作出规避动作,使其难于追踪飞机的发热部位。

  以色列空军的应对措施减少了自身损失,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信息化战争,战场信息环境愈发复杂,制信息权的争夺更加激烈,必须要联合各军兵种信息资源共造优势,将信息空间斗争转化为关乎各军兵种作战效能发挥、支撑联合作战整体能力形成的关键作战域,统一筹划、统一部署、统一行动,同时要注重信息域与其他作战域之间的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共同强化作战整体优势。

  争取主动,转败为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埃军在此战中,缺乏对战场态势发展变化的预测和作战进程的精准把控。在西奈半岛上取得了巨大胜利后,埃军将重点放在巩固战果上,忽视了防空力量同步前移支援保障地面部队进攻的问题,进而导致埃军地面部队在其防空力量未及时跟进、制空权未有保障的情况下进攻受挫、损失惨重。此外,埃军在此战中未能与叙军建立可靠的协同关系,也未能展开周密细致的协同行动,使得以军有机可乘,能够集中兵力快速反击戈兰高地的叙军,在叙军遭受重创后,埃军又不得不改变以守为攻的策略,再次被动发起进攻。

  以军经历前期惨败后,快速总结经验并调动后备力量,加强了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的防御,迟滞了埃军的进攻步伐,随后利用空中力量和装甲部队的高机动性和灵活性,对埃军防空屏障进行猛烈打击,取得了局部制空权,并采取空地协同、精打要害的方式对埃军纵深目标发起突袭,切断了埃军补给线和指挥系统,进而借助美军侦察卫星获悉的情报,充分利用埃军第二、第三集团军之间接合部防御较为松散的缝隙,迅速、突然地打入苏伊士运河,包围了埃军,逆转了战局。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