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某部学员队盘活自身资源组织学员互教互学——
模拟办公:让课堂与岗位“对接”
■解放军报记者 邹 菲 通讯员 朱卫国 张渝宁
结束了一天的课程学习,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某部学员张耀中匆匆吃过晚饭,便走进“保卫办公室”,参加学员队组织的“第二课堂”学习交流活动。
学员袁威是这个办公室的负责人,从事机关保卫工作已有5年。这天,他将围绕“如何帮助官兵辨识和应对网络有害信息”这一问题,为大家进行详细解答。台下听课的,正是袁威在政治干部任职培训班学习的同学。
记者了解到,同一时间,该学员队还有其他4个“模拟办公室”在开展这种学习交流。这是该学员队盘活自身资源,搭建学员互教互学平台,开展模拟办公的一幕。
谈及这项活动的由来,还要从去年6月说起。
由于课程调整改革,政治干部任职培训班学习时长有所缩短。拿到调整改革后首届毕业学员的成绩单,学员队领导不禁皱起了眉头:理论成绩都很高,但实操成绩不尽如人意。
随即,学员队领导展开深入调研。“教员讲授的理论知识针对性很强,但感觉少了一些具体招法”“培训时间变短,实践机会相对减少,到了新岗位遇到棘手问题时,常常‘两眼一抹黑’”……毕业学员们的反馈,让队领导陷入深思。
如何为学员创造更多实践机会?如何让课堂学习更加精准对接部队岗位需求……带着这些问题,在新一期培训班开班前,队领导找来培训学员的简介材料,对其任职经历、个人能力等情况进行了分析梳理。
结果显示,这些学员分别来自40余个单位、30余种专业,很多人拥有丰富的机关工作经验和基层主官经历。培训结束后,他们将面临岗位调整,从事新的工作。
如何让学员在有限的培训时间里,快速提升岗位任职能力?队领导决定,发挥学员自身优势,依托“第二课堂”开设组织、人力资源、宣传、保卫、基层主官5个“模拟办公室”,由学员中的“老机关”“老书记”轮流担任办公室负责人,针对不同岗位工作开展经验分享、答疑解惑,学员们可根据个人需求选择“办公室”听课。通过这种方式,“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形成联动互补,打通了课堂教学与岗位实践的“最后一公里”。
在随后一期任职培训中,学员郭成成被指定为“宣传办公室”负责人。他拥有6年宣传工作经验,无论理论教育、文化工作,还是新闻宣传,都很熟悉。
“营造氛围主要依托舱室通道进行,配以仪式感召和开展群众性小比武……”分享交流中,郭成成向同学们介绍了开展远航中文化工作的要点方法。他告诉记者,“模拟办公室”每一期分享交流的主题都是事先从学员中征集来的,主讲人会根据大家想要了解的内容,结合所在单位实际工作开展情况,提前做好准备。
在互动环节,郭成成与另外两名“老机关”一起现场答疑,台下学员听得既明白又解渴,学到了很多实用管用的招法。
前不久,模拟办公进入新的轮转。这一次,郭成成的身份由教育者变成了受教育者,他来到“组织办公室”,听党务工作经验丰富的一名同学讲解如何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
原来,郭成成此次培训结束后,将走上教导员岗位,面对基层党务工作,他还有不少知识盲区。一天课堂上,教员组织“召开支部组织生活会”模拟实操,郭成成在好几个环节都“卡了壳”,当时,一种强烈的“本领恐慌”涌上心头。课后,郭成成及时将实操中遇到的问题整理出来,带到“组织办公室”向这名同学请教。
随着模拟办公的持续开展,学员们渐渐形成了一种习惯:在课上学到什么理论,课后就找对应办公室负责人请教实操方法。与此同时,大家还把在“模拟办公室”里学到的经验应用到课堂模拟实操中,授课教员也会借鉴来自基层一线的经验办法,不断修改完善教案。如此一来,课上与课下、教员与学员实现了“双向奔赴”、优势互补。
学员杨伶鹏是一名军事干部,即将跨兵种转岗为一名基层政治主官。经过两个多月的课堂学习和模拟办公,他对政治工作有了系统认识。翻开他的笔记本,只见每一页都一分为二,左半边记的是教员课上讲授的知识要点,右半边则密密麻麻写满了他从各个“模拟办公室”学来的经验做法。
“能否让我们真实参与一次实践工作,从而更好地检验培训效果?”一次讨论中,杨伶鹏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有没有学到真本事,试一试就知道了。”经过商议,学员队领导采纳了杨伶鹏的建议,并将队里一次现地教学活动的筹备任务交给了他。
方案拟定、物品采购、场地布置、现场调度……在几位“老机关”的辅助下,杨伶鹏出色完成任务,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更坚定了适应新岗位的信心。
据了解,模拟办公活动开展以来,该学员队通过不断收集意见建议,持续改进完善“模拟办公室”的运行机制和方式方法。记者采访时,他们正在整理各个“模拟办公室”分享交流的话题内容、经验材料,汇编《政治工作实践指导手册》,为下一期培训提供更加鲜活、更接地气的教材,切实提升任职培训质效,帮助参训学员加钢淬火、换羽奋飞。
采写感言
打通“两个课堂” 避免“学用脱节”
■邹 菲
为了推动院校教学与部队需求无缝对接,很多军队院校开设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有的组织参观见学,有的邀请典型人物、优秀学员分享成长经历,还有的围绕一些重大课题展开深入研讨,可以说“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然而,从学员的反馈来看,有的院校的“第二课堂”偏重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和理论问题,即便对部队实际工作有所涉及,也多是浅尝辄止,一旦具体到岗位应用、业务实操,就会出现“学用脱节”现象。在学员们看来,“第二课堂”应该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和拓展,如果“两个课堂”结合得不够紧密,甚至各行其是,自然用处不大、现实指导性不强,尽管看起来热热闹闹,却空耗了不少时间精力。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某部学员队充分盘活自身资源,发挥不同专业学员工作优势,依托“第二课堂”开展模拟办公活动,让学员们既当授课者又当听课人,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在互教互学中增长知识才干,在分享交流中提升岗位任职能力,有效打通了“两个课堂”,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学用脱节”。
更为可喜的是,模拟办公活动实现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互促、互补和互验——教员在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知识很快就能在“模拟办公室”得到实践检验,学员在“模拟办公室”学到的经验办法也能及时返回课堂进行理论验证。也就是说,“第二课堂”不只是对“第一课堂”的补充和拓展,而是与“第一课堂”融为一体,使课堂教学更加贴近部队需求、满足岗位需要。
课上连接课下,理论联系实践,院校对接部队。开展模拟办公活动,很好地解决了以往教学培训常见的“学不管用”“学不会用”“学不能用”等问题。这种做法值得借鉴。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