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身边·家有老兵丨在那马兰花盛开的地方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军史钩沉      2024-07-15 09:35:57

    在那马兰花盛开的地方

    ■高云芳

    盛夏,新疆的马兰花开得正艳。我专程从北京前往马兰烈士陵园,安葬父亲高健民的骨灰。

    “带我回戈壁滩,把我安葬在马兰。”这是去年7月,父亲在弥留之际留下的心愿。马兰,是让父亲魂牵梦绕的地方。

    1925年,父亲出生在河北霸州一个郎中家庭。虽然家境并不优渥,但父亲还是有机会上学读书。

    1938年,年幼的父亲毅然放弃安稳的生活,参加了八路军,从此跟随党和军队南征北战。新中国成立后,他进入原西安军事电信工程学院深造,毕业后投身核试验事业。

    从我记事起,就不断跟随父母四处搬家。慢慢地我才知道,这样漂泊不定的生活,都是因为父亲革命工作的需要。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我6岁时,父亲带领全家从北京再次搬家,奔赴新疆偏远的戈壁滩。

    1952年,高健民夫妇与大女儿(右二)、二女儿(左一)合影。当年底,高健民随部队奔赴抗美援朝战场。作者供图

    此前,父亲曾去过戈壁滩,非常了解那里艰苦的环境,但他毅然决然地投入当时国家最需要的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中。1961年,还没有民用飞机通往新疆,母亲带着我们姊妹四人跟随父亲登上火车,一周后才到达乌鲁木齐,之后再乘汽车前往戈壁滩。由于路途遥远,在汽车上又花费了两天时间,中途需要搭帐篷过夜。我还记得,半夜狂风呼啸,帐篷卷着沙尘被吹得不知去向,我们被父母连拖带抱奔往最近的一个小毛坯房。那一夜,我们在父亲母亲的怀里,坐等天明。

    等我们到达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时,发现那里只有为数不多的几间房屋。我们四姊妹睁大眼睛看着父亲,问我们的家在哪儿。父亲指着不远处一排排窝棚说,那儿就是我们的家,冬暖夏凉。后来我们才知道,当时戈壁滩上还没有盖住房,我们只能住在地窖里。戈壁滩缺水,每天晚上全家人共用一盆水,我们洗完脸,父母再洗脸,然后按顺序洗脚。

    从北京到新疆,起初我非常不适应,吃饭时总是哭着不吃。懂事的姐姐看到父亲把自己碗里仅有的一点细粮分给我,说道:“爸爸,你们工作辛苦,一定要吃饱!不要惯着妹妹,让她哭,饿急了她就会吃了!”

    渐渐地,我们适应了戈壁滩上艰苦的生活。虽然住在一起,但父亲日常工作非常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我们。我依然记得,炎炎烈日下,我爬进水渠里玩耍,两旁繁盛的马兰花遮挡着烈日,能偷得半刻清凉。那时的日子,偶尔能吃一次黄羊肉馅的饺子,我们就感觉非常幸福。

    两年后,又是由于工作需要,我们全家跟随父亲调回北京。此后,父亲依然忙于核试验,常年在北京和新疆之间奔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父亲从新疆返回北京,摇醒深夜沉睡的我,激动地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当时我似懂非懂,但父亲一脸兴奋的样子,我此前从未见过,终生难忘。

    我国核事业不断发展,父亲也自始至终全身心投入挚爱的工作。有一次发射出现故障,他不顾防护人员的阻拦,冲到第一线亲自查看问题所在。

    1982年,父亲再次调往马兰基地任职。那时,母亲的身体状况不太好,我们几个孩子都在外地,可父亲依然克服困难,听从组织安排。1983年,母亲因病去世,父亲远在新疆不能及时赶回北京,这也成为他终生的遗憾。

    离休后,父亲依然时时关注着祖国的核事业。马兰基地建成50周年时,父亲受邀参加庆祝活动,参观了此前工作的地方,欣慰地亲眼看到事业的不断发展。

    如今,我想对父亲说:在这个马兰花盛开的季节,我们按照您的遗愿,让您“回”到这片深深眷恋的土地。安息吧,亲爱的父亲。作为曾经的马兰人,我们永远为您骄傲!


作者:高云芳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