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魂伴舞谱战歌
——民族舞剧《热血当歌》观后
■周思婕 潇 晨
湖南省歌舞剧院日前创排演出民族舞剧《热血当歌》。该剧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为主线,通过舞蹈这一艺术形式,讲述了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田汉,人民音乐家聂耳以及作家、中共地下党党员安娥,在民族危亡之际,以笔当戈、鼓舞抗战士气的感人故事。
《义勇军进行曲》最初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然而,电影《风云儿女》的剧本尚未完成,田汉就不幸被捕。电影公司取稿时,发现了夹在剧本里的烟盒上所写的诗,后由聂耳为之作曲。之后,抗日救亡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唱响在祖国大地,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一首昂扬响亮的战歌。舞剧《热血当歌》将国歌诞生前后的故事作为一条隐线藏于舞剧的矛盾发展中,创作的立足点置于中华民族国难当头、同仇敌忾的气氛中,进而牵引出20世纪30年代,革命者于血雨腥风中力挽狂澜拯救家国的悲壮历史。
舞剧凭借肢体语言传情达意、完成叙事,也引发了观众的共鸣。“戏中戏”的艺术手法,是该剧的一大亮点。《热血当歌》的开场极具戏剧性和冲击力:穿着红色长裙的女郎跳着热烈奔放的弗拉明戈舞。田汉改编的六幕话剧《卡门》1930年在上海首演。用田汉自己的话来说,《卡门》是“藉外国故事来发挥革命感情影响中国现实”。剧作首演之后便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封禁,不久南国社也遭查封。这使得舞剧《热血当歌》一开场便处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而在接下来的情节中,“戏中戏”多次出现,《四季歌》《扬子江暴风雨》《义勇军进行曲》等段落,还原了田汉戏剧人生的进阶,也形成了舞剧自身的叙事节奏。
戏曲的融入也使这部舞剧完成了中国人文精神的写意性表达。在开篇表现田汉创作状态时,舞剧伴以激昂高亢的湘剧高腔和激越催人的锣鼓点,主人公田汉随之亮相。随着人物在湘剧《古城会》中的红“关羽”与现实时空的剧作家“田汉”之间跳转,桌子也在“一桌二椅”与“书桌”之间变换,生动描绘了一个爱戏如命的“戏痴”形象。中段以东三省沦陷为背景,低沉的大提琴旋律响起,京剧锣鼓进入。田汉口咬报纸,以戏曲老生的“甩髯口身段”映射人物内心的苦闷、激愤之情和报国雪耻之志。
该剧还创新运用了“逆舞动”“虚实转”的空间叙事。“逆舞动”是舞蹈编排中极少运用的“退着跳”的创作手法。“退着跳”在“田安相遇”“旧上海风情”“南国社被封”“聂耳溺亡”,以及“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等舞段中以点、线、面各种形式被反复运用。这些动作乍看有些类似曳步舞的奔跑后移,但作品中的舞步更生活化,消解了动作技巧的装饰,更像前行状态的“倒带播放”。因此,毫无疑问,它的意义就在于象征功能。那么它要象征什么?创作者给出的答案是“危机”。中华民族被逼到了无路可走的关头,唯有“起来”才能重生,于是创作者设计“退着跳”的动作,营造令人窒息的压迫感,直到“国歌诞生”,形成气势磅礴的宏大场面。
剧中的音乐同样起到较好的表征作用。首先,不同的人物由不同风格的音乐来塑造。在舞剧开场及田汉入狱等多个舞段,在塑造田汉个人形象的背景音乐里融入了湘剧高腔、长沙弹词等元素,既表明了田汉的湘人特征,又使人物极具精气神。而表现安娥的音乐是悠扬抒情的,表现聂耳的音乐是青春激昂的,表现小报童这个角色时,则用《卖报歌》的音乐来萦绕。其次,用不同质感的音乐来烘托不同的情节情境。表现田汉与安娥相知相恋的双人舞用到的是柔情美好的音乐;在表现以包参事为代表的反动派时,用的音乐是压抑阴森的。
重视文学性、重视戏剧性、重视音乐性、重视舞蹈本体,关注时空的再造、审美的格调、人物的塑造,都将为舞剧增添独到的历史之美与文化之美。重温红色记忆,让观众感受到来自舞蹈的温度,是舞剧《热血当歌》创作的初衷。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